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论文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论文

ID:24995820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论文_第1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论文_第2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论文_第3页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论文【关键词】补阳还五汤盗汗顽固性头痛眩晕手足麻木冠心病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用于治疗“因虚致瘀”之证。原方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中风后遗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配以当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freelmHg,化验血脂,血糖正常,心电图,脑电图,及头颅CT均无异常发现

2、。现症是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神疲懒言,气短声低,面白少华,或萎黄,或面有垢色,心悸失眠,纳减体倦,舌质淡,胖嫩,边有齿印,苔少或厚腻,脉细或虚大;食后有时出现腹胀,大便溏薄,有时兼畏寒肢冷,唇甲淡白,出现失血症,治宜补益气血,健运脾胃法,用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减:黄芪150克、当归5克、赤芍5克、桃仁5克、红花5克、川芎5克、地龙5克、加一些补血,健脾阳药,首乌15克、肉桂10克、枸杞10克、山药20克,兼顾脾肾,服药10剂后,症状明显改善,2次又来复诊,继服6剂,测血压120/80mmHg,一年后随访几次,终未见复发,诸症俱平。按:气虚眩晕一证,气虚是因,

3、眩晕是果,因得以治,其果自消。但补阳还五汤并非所有眩晕皆能运用,尤其不能作为降压药妄投。临证时,必须有虚见症或年迈体衰,神疲乏力,气少懒言,四肢倦怠,舌淡苔少,脉沉而细等。4手足麻木案例4:女,61岁,2007年8月30日就诊。主诉:患者3个月前出现左手小指发麻,逐渐扩展至双手尺侧麻木;近来心情不佳,纳寐亦差,夜半因麻而觉醒,面黄体瘦,6个月体重减轻3kg,舌偏红,苔黄,脉弱。实验室检查:Hb96g/L。辨为血痹虚劳;治以益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30g,桃仁12g,红花9g,川芎12g,当归15g,赤芍12g,地龙12g,桂枝6g,生

4、甘草12g,炙甘草6g,鸡血藤30g,仙灵脾15g,党参12g,14剂。5月12日二诊:双手发麻程度减半,不再有因麻而醒现象,每晚多睡2h左右。原方去鸡血藤,加秦艽12g,独活12g,丝瓜筋30g,桑枝30g,14剂以资巩固。按:手臂麻木而见寐差、面黄、体重下降、血红蛋白偏低,属血痹虚劳,本可以单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调和营卫、通阳除痹,更用补阳还五汤的理由一是手指发麻扩展至臂,乃血虚日久蕴淤之象,二是取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之意,合当归补气生血,使气旺以促血行,去淤而不伤正。党参助黄芪补气,鸡血藤补血以活血。古方常以仙灵脾合当归治疗四肢麻木,《医学入门》云仙灵脾:“补

5、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故用之。5冠心病案例5:患者,女,76岁,2005年3月26日初诊。诉胸痛、胸闷、气短乏力10d,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就诊时见:胸痛部位固定不移,多为隐痛、刺痛,活动或二便时胸痛加重,形体瘦弱,心悸易汗,倦怠懒言,唇晦黯,苔薄白,舌紫黯、有瘀斑,脉沉涩。心电图示S-T段压低,心肌酶学检查无异常变化。中医诊断:胸痹心痛,证属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通络。处方:黄芪30g,党参15g,丹参20g,赤药15g,川芎12g,水蛭(研粉)6g,桃仁9g,红花12g,当归12g,枳实12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5剂后,

6、患者胸痛、气短明显好转,但仍乏力,心悸易汗,守方继服20剂,症状完全消失,日常生活能自理。查心电图:S-T轻度改变。随访半年未复发,患者甚满意。按:胸痹心痛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以心脾肾三脏亏损,其中又以心气虚为常见;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阴寒。本例患者年老体虚,心气不足,心气虚,鼓动无力,血行不畅,日久凝滞而瘀,导致心脉不通,不通则痛。血瘀又加重气虚,故气虚与血瘀常互为因果。益气活血、化瘀通脉为老年冠心病的治疗大法。方中黄芪、党参大补元气,扶助心气,心气旺而运气有力、血脉疏畅,又可免除祛瘀伤正之弊;当归补血;川芎行气活血止痛;水蛭活血通络、破血逐瘀;延胡索

7、、枳实宽胸理气;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诸药合用,补而不滞,攻而不伤,共奏益气养心、活血通络之效。6体会除上述5则病案外,笔者尚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咽炎,感音神经性耳聋,过敏性鼻炎等病症,多获良效。“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以上所列诸病症,虽病位、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但病机却基本相同,为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气血亏虚,气虚则行血无力,而淤血从生,投以补阳还五汤均可收效。黄芪重用方可显示药效,古法虽有黄芪五倍于当归之说,但临证时不必拘泥,应根据血虚、血瘀程度轻重而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