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咏史诗研究开题报告

温庭筠咏史诗研究开题报告

ID:24997876

大小:8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温庭筠咏史诗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温庭筠咏史诗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温庭筠咏史诗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温庭筠咏史诗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温庭筠咏史诗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庭筠咏史诗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沈洪学号10010109指导教师于淑娟职称副教授合作导师职称论文题目温庭筠咏史诗研究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温庭筠(约801~约866年)是晚唐诗坛的重要诗人,诗词皆工,与李商隐并称“温李”。其诗作多有“绮靡秣艳”的评价。但综观温庭筠诗作,温庭筠除了绮靡秣艳之诗外,别有峻爽清拔之作,比如其咏史诗,但往往为人所忽略。温庭筠的咏史诗有二十四首,占其诗歌总量大约百分之七。虽为数不多,风格却呈现出韵格清拔、深沉饱满、峻爽清拔的风貌。这些诗作表达

2、了其对淫奢君王的慨讽,吟诵岀其感伤身世、悲叹时事的思想情感,反映了温庭筠“士行尘杂”外的一面。在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方面,温庭筠的咏史诗作气韵清拔、格调高峻,擅长用绮丽典雅的语言来写格调高峻之题材,借古讽今之作委婉含蓄而笔力不减,怀古伤己诗则清峻峭拔。因此,研宄温庭筠的咏史诗能够更准确、更全面的评价温庭筠其人其诗,也可略窥晚唐甚至唐代文人在咏史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与历史责任感。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新世纪以来,咏史诗研宄已经颇为可观,除却对咏史诗的概念,还着重于是在咏史诗的发源、艺术特点、思想寄托等方面

3、的研究。如发源方面,雷恩海的《咏史诗渊源的探讨暨咏史诗内涵之界定》,指出咏史诗的发源自史学。而韦春喜则在《咏史诗产生根源探析》一文中认为咏史诗发源于儒家文化与宗法制下产生的先祖崇拜。对于唐朝咏史诗繁盛的原因,也有不少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冯傲雪在《论唐代咏史诗兴盛及其文化动因》一文中指出原因:第一,注重经验、尊崇占人的民族心理在唐代诗人身上打下了烙印。第二,史学的发达、对史实的强调使唐代诗人大都具备深厚的文史积累。第三,是唐代诗人们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高昂的主体自豪感所致。第四,唐代咏史诗的繁荣与诗人们

4、广泛的漫游经历有关。第五,讽谏传统和温柔敦厚的诗教对占代诗人的影响。而对于晚唐咏史诗创作的特色,亦有学者注意到了其中原因,李伟的《晚唐咏史诗研究》一文,对晚唐咏史诗研究的时间断限、繁荣表现及原因、晚唐咏史诗的思想内容、晚唐咏史诗的审美特色等进行了综合论述。另外,也有不少著作系统地探讨了唐代的咏史诗创作,如张润静的《唐代咏史怀古诗研究》,就从唐代咏史怀古诗繁荣的原因、发展历程、热点题材以及成就较高的诗人这几方面展开了具体分析。另如陈建华的《唐代咏史怀古诗论稿》,以将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分

5、别探讨了在各自阶段背景下的咏史诗创作。在温庭筠的咏史诗方面,对于温庭筠咏史诗的内容取向,黄林莉在《温庭筠的咏史诗内容取向探究》一文中认为,晚唐温庭筠咏史诗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他咏史诗中所蕴含的讽喻精神,表露出诗人对时政的热切关注。其咏史诗分为四部分。梁克隆则在《简谈温庭筠咏史诗》一文中将温庭筠的咏史诗按内容取向分为三部分。而对于温庭筠咏史诗的感情寄托,王定章在《霸主无才始怜君一一论温庭筠的咏史诗的伤吋情节和刺世精神》一文中认为,温庭筠的咏史诗总是将怀占眼光集中于历史上杰出却又失意佗僚的人物身上,

6、如身陷匈奴的苏武和冤死狱的蔡邕都是他咏叹的对象,以此来寄托自己生不逢吋、怀才不遇的伤时之情。另外除了以咏史而联系自身遭际之外,更多的篇章则为以咏史而刺旧,并通过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来鞭挞现实中的.H恶现象以体现其批判精神。金昌庆的《温庭筠咏史诗的讽喻精神及其艺术表现形式》一文,则通过对温庭筠与当政者的关系和苏对于牛李党争的态度来分析温氏在咏史诗中讥刺权贵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讽喻精神。此文还对温庭筠的咏史诗艺术成就做出了高度评价:着重探讨了温庭筠七律咏史诗和乐府咏史诗,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庭筠七律

7、咏史诗和乐府体咏史诗在晚唐咏史诸家当中,应占有一席之位。他的七律咏史诗,多有“清逸闲婉,殊无尘俗之态”的吊古之作,在遣词造句方面富有创造力,以平常景物的提炼创造出新意。他吸收元、白新乐府的讽谕精神和李贺的奇艳象征之特点而创作自己独具一格的乐府体咏史诗,其乐府体咏史诗虽不直示讥刺,但通过客观景物的铺叙、场景的具体描绘、华美意象的强烈对比,寄寓艿鉴戒讽刺之意,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其乐府最精,义山亦不及”《一瓢诗话》。”还有不少学者撰文将温庭筠的咏史诗与其他诗人的咏史诗作对比,如吕婷婷的《试比较杜牧、李商隐、

8、温庭筠的咏史怀古诗》一文,就从晚唐吋代背景与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三人个人生平经历出发,探讨其咏史怀古诗的内容及艺术渊源。宁薇的《密隐与疏显一一温庭筠、李商隐咏史诗意象比较》一文,则从意象的角度对比了温庭筠和李商隐的咏史诗。对于温庭筠咏史诗的内容取材。艺术成就和情感寄托等的研究,学者们都有了大致的定论,只是温庭筠咏史诗的研究方兴未艾,还仅停留在对于苏咏史诗的初步认识和探究上,在联系晚唐吋代背景和个人遭遇来探究其情感寄托的独特性、与同吋期诗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