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论文

论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论文

ID:25008015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论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论文_第1页
论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论文_第2页
论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论文_第3页
论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论文.freelan)提出亚健康(sub-health)的概念,即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即人体活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适应能力下降,生理功能减弱的状态,无器质性疾病的一些功能性改变。以an发现“疲劳毒素”中的氧自由基及其诱发的氧化反应长期毒害的结果是引起生物衰老的重要原因。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使“疲劳”被纳入疾病的范畴。然而,并非所有的疲劳表现都是病态,只有过度、过久的疲劳,即慢性疲劳综合征,才被美国CDC(CentersforDisease

2、Control,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为一种疾病。2.2中医对疲劳的认识疲劳属中医学“虚”、“虚劳”等范畴,为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症状,包括体劳、心劳和房劳。在中医古籍中常被描述为“懈怠”、“懈惰”、“四肢劳倦”、“四肢不举”及“四肢不欲动”等,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多用“周身乏力”、“四肢倦怠”、“神疲乏力”等描述。《黄帝内经》中已认识到产生疲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素问·宣明五气》中关于“五劳”的记载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则气耗,劳则气伤,认为各种活动过度均可引起疲劳。《灵枢·大惑论》云:“故神劳则

3、魂魄散、志意乱。”指出思虑过度可导致疲劳。《素问·举痛论》:“有所劳倦,形气衰少”;《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欹”。指出气血不足是产生疲劳的基础。肝主筋,《素问·五藏生成论》云:“诸筋者皆属于节”,《说文解字》中对筋的解释为“筋,肉之力也。”均指出筋是连接关节和肢体运动的重要组织。《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八,肝气虚,筋不能动”。《素问·五藏生成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摄”,肝木受邪后“肃杀而盛,则体重烦冤”都指出肝藏血主疏泄的正常功能是人体活动能力的重要保证。脾主肌肉四肢,“脾病

4、者身重”、“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可见,脾之气血与疲劳的产生密不可分。《黄帝内经》论述“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各脉者肾也……太过则令人懈惰”。《灵枢·海论》云:“肾虚,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提示肾阴、肾阳之盛衰也是引起疲劳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基于脏腑学说,疲劳的产生主要归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正如《素问·示从容论》所云:“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3疲劳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鞠宝兆认为疲劳有健康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不同发展阶段。疲劳发生的第一阶段是以肝的

5、调节失职为主,表现为生理性疲劳;第二阶段以肝脾失调为主,气阴轻度耗损,呈现亚健康性疲劳的次临床状态;第三阶段发展为脏腑功能劳伤,气血阴阳亏损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形成多种慢性衰弱征象的疾病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也称为生理性疲劳(体力性疲劳)和疾病性疲劳(疲劳综合征)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导致五脏机能失调,精气血耗损,特别是先天之本的肾和后天之本的脾功能明显衰弱,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过度训练疲劳综合征,发生病理性疲劳的虚损、虚痨病变。“过劳死(karoshi)”这个名词来自2002年的牛津网上英语辞典,源于日语的“过劳死

6、”,反映了日本人对工作的狂热性格。2002年12月,日本公布了雇员保险心血管疾病的赔付标准,首次将“过劳死”与慢性疲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作联系起来。杨菊贤等认为,慢性疲劳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前奏,“过劳死”就是在慢性疲劳综合征基础上发展、恶化的结果。综上所述,如果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及早采取措施消除疲劳,将因过劳而提前结束生命。笔者认为,过劳危害生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度疲劳使很多中老年高发疾病提前发生,发病率增加;过度疲劳可能加快原有疾病的发展进程,快速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猝死率明显增加。Uehata分析203例过劳死者的生

7、前情况时指出,除原有心血管疾病外,均存在过劳的情况:生前每周的工作量60h,每月的超时工作量50h,超过半数以上的节假日都在上班;白领雇员面临指标高、压力大、整天来回奔波、疲于应付,不仅过累,工作地点也不断改变;过劳死者经常在工作环境差、噪音大、并经常发生难以预料的烦恼,造成紧张、焦虑、恐惧或愤怒,这些变化一般发生在心血管疾病突然发作之前的24h之内。总之,疲劳一慢性疲劳综合征-各种心身疾病一“过劳死”构成了亚健康性疲劳发展的四部曲。所以,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阻止亚健康性疲劳过渡到慢性疲劳综合征,减少“过劳死”的发生,正是西医预防医学

8、、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宗旨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