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1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1新人教版必修3

ID:25008748

大小:6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7

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1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1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1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1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1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1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阶段综合测评(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导学号:12322072】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A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互相诘难、批驳,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A项正确。]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

2、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导学号:12322073】A.风俗B.贡赋C.礼仪D.秩序D [春秋时期,孔子强调“礼”即西周等级秩序,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指秩序,故选D。风俗、贡赋、礼仪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含义,A、B、C三项错误。]3.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思想基础的是(  )A.“奖励耕战”B.“崇尚自然”C.“民贵君轻”D.“无为而治”C [“民贵君轻”思想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人民放在君主之上,显然是重视民生,因而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

3、基础。A项是法家思想;B、D两项是道家思想,故排除。]4.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导学号:12322074】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B [“礼法兼用”体现了儒家和法家思想的融合,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项。A、C两项是儒家思想,D项是墨家思想,都不能体现融合倾向,排除。]5.老子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主张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常使民无知无欲”。这一思想在西汉初年占据了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当时(  )【导学号:12322075】A.法家思想

4、弊端暴露无遗B.儒家思想未能形成体系C.人心不古百姓怨声载道D.战后社会经济破坏严重D [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初年黄老政治的社会背景。材料中老子思想的主要政治含义是统治者不要增加民众负担,让民众自行休养生息,以达到“治”。结合西汉初年的社会背景可知,秦末农民战争之后,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急需休养生息,故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盛行;答案为D项。]6.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儒术中的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  )①仁义恭俭 ②“君权神授” ③“天人感应” ④“三纲五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D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5、”思想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有利于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秩序;仁义恭俭指的是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天人感应”督促君主要施行仁政;故选D项。]7.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强调“天人合一”和“君权神授”。其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使儒家思想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C.结束了思想混乱的局面,维护了封建统治D.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遏制专制皇权,防止暴政的出现B [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理论基础,而大一统的实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故选B项。]8.下面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的争论中正确的

6、是(  )【导学号:12322076】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C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说有利于实现思想的统一,从而更好地维护“大一统”的局面,故选C项。]9.《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知行合一”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存天理,灭人欲”C [“知行合一”属于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不符合题干《朱子语类》,故A项错误;“发明本心”属于陆

7、九渊的思想,不符合题干意思,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格物须是到处求”可得出是朱熹修养论中的“格物致知”,故C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10.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D [根据材料“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