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意为先高中作文指导“立意篇

行文意为先高中作文指导“立意篇

ID:25032855

大小:62.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行文意为先高中作文指导“立意篇_第1页
行文意为先高中作文指导“立意篇_第2页
行文意为先高中作文指导“立意篇_第3页
行文意为先高中作文指导“立意篇_第4页
资源描述:

《行文意为先高中作文指导“立意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行文意为先一一高中作文指导“立意篇”北京市从2002年自主命题以来,前五年先后考过《规则》、《转折》、《包容》、《说安》、《北京的符号》,这一类考题冇它们的共性,可以统称为命题式的话题作文,它的优势在于容易立意、不容易跑题,但也有其难以避免的局限,即审题环节形同虚设、缺乏考查的区分度。试想京城十万考生在同一时间面对同一篇《规则》的吋候,场面固然蔚为壮观,但却无情地抹杀了考生的个性创作,并且为个别人提供了宿构的机会。终于,2007年以唐代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屮的两句古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

2、听无声”为材料的作文题开启了新材料作文的吋代。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是区别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命题命意式的材料作文,它的“新”体现在立意的&由开放,考生可以依据所给材料自主选择合适的角度来立意,一方面革除了话题作文缺乏考查区分度的弊端,同时又鼓励了学生在不脱离材料的前提下自由创作,可谓一石二鸟。新材料作文并不是完全抛弃了话题,形象地讲,它是将话题包裹在材料之屮,等待考生去发现、去寻找。这里我主要介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三步法”,希望对广大师生的备考工作有所帮助。一、抽丝剥茧“三步法”(一)分清主次角色

3、当我们去审读分析一段作文材料吋,首先应该关注到其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对象,就如同在一部戏屮会有领衔主演,还要有友情客串以及群众演员,需要分清的是谁主谁次,这里是谁的地盘,要由谁來做主?(二)抓住关键词句读懂材料的重要一步就是学会捕捉其屮的关键信息,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这有点像高考语用题屮的语段压缩,按照“分、删、提、连”的方法概括分析文段的主旨信息。材料中的关键词句通常包括: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词语、在表达方式上常是议论性或哲理性的句子。(三)判定筛选角度命题人在设置材料的立

4、意角度吋,原则上遵循着“罗马规则”,即条条大路通罗马,有若干个角度可供考生选择,但是行路有远近,立意有高下,考生必须学会依据所给材料和平时的学识积累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劲的路去走。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关键在于对材料本身的准确解读,打个比方就像要求考生“带着镣铐跳舞”,这副镣铐就是材料,是无论如何不能打开的,但是所选取的舞蹈动作完全可以结合个人的专长來自由发挥。材料是立意的依据、行文的主线、结篇的归宿!二、活学活用一招鲜(一)一只老鹰从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

5、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而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而、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2006年高考全国卷)解析:在这道典型的试题中,材料的主角毫无疑问就是乌鸦,因为是它看到老鹰抓羊而“非常羡慕”,于是就去模仿练习,失败后又成为牧羊人和他的孩子所评论的对象,可以说乌鸦的活动贯穿材料始终,理所当然成为一号演员,而老鹰、小羊、牧羊人、孩子则作为配角出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可以涉及到对乌鸦的心理、动作的描写,以及牧羊人和孩子所谈论的话。接不来就要依据这些通过分析得到的信息进行立意角度的判定筛选。首先,针对牧羊人的评价“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可以想到乌鸦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认清自

7、己的位置与价值,可以从“人贵有自知之明”、“切勿盲A模仿”、“不要好高骛远”等角度來立意。其次,孩子对乌鸦的评价却是“它也很可爱啊”,抓住乌鸦“为什么可爱”的问题来进行思考,可以想到它的可爱在于敢于直而自己的差距,并勇敢地向强荠学习,结合材料屮的关键词句“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可以想到“拼命追求的精神”、“模仿是创新的基础”等角度。在众多的角度中,考生判定筛选属于自己的角度必须牢记这样的原则:直接体现材料主R,充分展现个人学识积累。(二)阅读下而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细雨湿衣

8、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己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2007年高考北京卷)解析:在北京的作文题中,核心语句是刘长卿的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然后以五个“有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