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及预防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及预防

ID:25036218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及预防_第1页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及预防_第2页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及预防_第3页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及预防_第4页
资源描述: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及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及预防作者:杨占军,王传兵,吕晓娴【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69例中、晚期恶性肿瘤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细菌型培养阳性者191例,阳性率51.9%;细菌L型阳性者69例,阳性率18.7%;单纯L型阳性者39例,阳性率10.6%。两种菌型感染菌种均以G杆菌为主,细菌型G杆菌占75.9%,细菌L型占79.8%。其药敏试验细菌型部分菌种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敏感,而L型对其不敏感。结论:中、晚期恶性肿瘤

2、口才并发医院内细菌感染,其细菌L型也常常存在,检验人员在做常规细菌培养的同时,应重视L型细菌的检测。临床医生在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时,一定要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要防止医院内感染、积极控制感染,以防感染细菌型变成L型细菌产生耐药性。【关键词】恶性肿瘤;院内感染;细菌;细菌L型;预防  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其本身病变、放疗及化疗引起免疫抑制、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和住院时间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易并发院内感染,其病原菌大多为细菌。现已证实,大多数细菌在体内外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可发生细胞

3、壁缺陷型变异,即L型变异。细菌发生L型变异不是个别细菌的特性,是细菌的通性,细菌失去细胞壁后其许多生物学性与原菌不同,特别是其对渗透压敏感,在普通培养基上难以生长,是临床感染漏诊和误诊的重要原因[1]。为探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情况及防治措施,我们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369例恶性肿瘤并发院内感染的患者进行了细菌型和细菌L型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本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患者共369例;年龄在8岁~82岁;

4、其中男性244例,女性125例;胃癌51例,肝癌47例,肺癌41例,乳腺癌34例,直肠癌51例,胰腺癌20例,白血病19例,宫颈癌45例,食管癌36例,其他25例;全部病例系临床病理确诊并进行综合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发生院内感染。  1.2方法标本:按感染部位不同分别采取血液、中段尿、胸腹水、痰、咽拭子等标本,采集方法和培养前标本处理参照  表1369例标本培养结果(略)  2.2药物敏感试验对分离的细菌型和细菌L型菌株,测定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细菌型部分菌株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较敏

5、感,而细菌L型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V不敏感。69株L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见表2。  表269株L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略)  3讨论  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病程长,住院时间长,医院内感染较其他疾病多。这类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由于多次放化疗和应用多种抗生素是诱导细菌从原型转变为L型的重要因素[4]。总体上认为,凡能造成细胞壁损伤或抑制其合成的因素都可能诱导L型变异。在陈旧培养物中容易出现L型,被认为是细菌本身代谢产物蓄积的诱导所致[5],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可能是营养物质缺乏条件下,微生物的一种自身选择

6、,亦即微生物营养不良症的表现。本组369份病例观察结果显示,细菌L型阳性69例,阳性率为18.7%;单纯L型阳性39例,阳性率为10.6%;各种恶性肿瘤之间和不同年龄肿瘤患者之间相互比较差异不显著。同时观察发现,细菌L型与细菌型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细菌L型对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敏感性降低,而对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及影响核酸代谢的抗生素敏感性增强;对无L型存在的标本,单做普通细菌培养,收到了很好效果;对某些可能有细菌L型继发感染而使临床表现复杂的患者,其常规细菌培养阴性,增加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不

7、但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同时提醒临床医师选用抑制细胞质的抗生素进行有效治疗。因此,临床应重视L型细菌的检测,为那些久治不愈、症状复杂、反复感染的患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怀疑细菌L型感染特别是混合感染的患者,在做普通细菌培养的同时,更应做L型细菌培养,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并根据在L型平板和普通平板的药敏试验结果,采取联合用药,以获得理想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加,已成为临床医疗中的一大难题。故临床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适应证,尽可能针对细菌检验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并应做到用

8、药剂量足,满疗程治疗,以便彻底杀灭细菌的同时控制细菌L型的发生。总之,恶性肿瘤患者如疑有院内感染,除做常规细菌学培养外,必须做细菌L型培养以减少误诊和漏诊。为预防医院内细菌感染,除积极控制感染外,应加强支持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感染检测;床边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操作;避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类抗生素,以防止诱导感染细菌形成L型和产生耐药性。一旦发生感染,在未明原因之前应首先选用针对G杆菌的抗生素,尽早做细菌型和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