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计算教学“嚼”出滋味

让计算教学“嚼”出滋味

ID:25041535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让计算教学“嚼”出滋味_第1页
让计算教学“嚼”出滋味_第2页
让计算教学“嚼”出滋味_第3页
让计算教学“嚼”出滋味_第4页
让计算教学“嚼”出滋味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计算教学“嚼”出滋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计算教学“嚼”出滋味..毕业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抓好了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可是,以往的计算教学,不仅机械、枯燥乏味,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学生大多充当“计算器”,不能顾及计算方法的理解,更谈不上计算方法的探索与形成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计算教学中学得有滋有味?一、情境融入——让“食欲”明显增加着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毕业只能引起

2、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特级教师徐斌也曾说:我们要给计算教学加点“甜味”。因此,在计算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设法让情境融入课堂,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一旦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思维就会激活,自然就会产生探索新知的需求。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时,用“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入,“足球98元、运动鞋48元、书包57元,凡购买其中任意两种商品可赠送精美的卡片”。由于“想买什么,花多少钱”是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此

3、时的计算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意愿,他们不但知道为什么要算,还知道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在解决问题中,激起了学习计算的欲望,体验到计算的作用,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计算教学只有在有效的情境中,才会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数学问题,从而体现出计算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二、自主选择——让“套餐”满足差异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以后的生活是否幸福,成就大小,不完全取决于他是否聪明、幸运,很多时候取决于他是否懂得选择,并为之付出努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选择性学习为不同学习水平、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

4、主学习空间,提供了自我表现、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一)、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是按部就班,对教学内容往往是逐项过关,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忽略了学生的学力差异,往往造成上层生“吃不饱”、下层生“吃不了”的现象,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尝试让上层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相关的、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让下层生暂缓放弃一部分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利用课余补缺补漏。(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9+5时(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学生想出了多种不同的算法:生1:9+1=10

5、,10+4=14;生2:5+5=10,10+4=14;生3:10+5=15,所以9+5=14;生4:8+5=13,所以9+5=14;生5:在9后面接着数出5个数,是14。……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学习方法,适宜的学习形式掌握计算方法,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简单的反思、比较,使其对这些思路有所领悟,并不断进行优化。(三)、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6、。(四)、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后作业。在课后,可以通过设计A、B、C等梯级作业,尽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在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能力。三、花样变换——让“悦感”长久回味课堂练习是学生在形成新知基础上的巩固过程,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反馈。因此,教师应设法使枯燥无味的计算练习,变成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乐园。(一)、练习形式多样化。把枯燥无味的机械练习(如口算、估算等)设计成游戏形式。如“小白鸽送信”、“小猫钓鱼”、“猪八戒吃西瓜”、“摘苹果”、“采

7、花蜜”、“走迷宫”、“夺红旗”、“谁的火车开得快”等等,让学生有动手的操作、有数学故事的创编,有独立的练习和思考,又有相互的合作与竞争,既创新了练习的形式,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人人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二)、练习设计层次化。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简便计算中的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有梯度探究练习:①2.74×63+2.74×37②5.19×8.7+1.3×5.19③6.85×99+6.85④4.57×49-4.57+4.57×52⑤1.27×38+12.7×4.5+127×0.17……这样有层次的探究活动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8、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进一步发展,并主动改进自己的算法,从而实现算法优化。(三)、练习内容开放化。例如,有位教师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