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先》思想探微论文

《恒先》思想探微论文

ID:25045466

大小:8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16

《恒先》思想探微论文_第1页
《恒先》思想探微论文_第2页
《恒先》思想探微论文_第3页
《恒先》思想探微论文_第4页
《恒先》思想探微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恒先》思想探微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恒先》思想探微论文..毕业前不久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三册中有《恒先》一篇,学者已对其作了不少探讨,成果发表在简帛研究网上。笔者对这篇佚文也有一些看法,现在写出来,敬请学界指教。《恒先》主要讲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讲宇宙生成论,一是讲天下之作为。下面就从这两方面来考察《恒先》的思想内涵,并谈谈笔者对这篇文献的学派性质的看法。一关于宇宙论..毕业,前不久笔者在讨论《太一生水》时,提出古代宇宙论大致包含三个环节,无、有、无有之间,“无”是世界的本原,“有”是现实的存在,从无到有之间是“无有之间”。各学派对这三个环节的内涵及相互

2、关系认识不一,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宇宙论。《恒先》篇也包含上述三个环节,即恒、气、有。恒与无相当,恒是最早的存在,其状态是太质、太静、太虚。恒虽有三种性状,但只是一,所谓“未有天地,未有作行,出生虚静,为一若寂”是也。学者或将“恒先”理解为道,或将“恒先”解释为极先。孤立地看,这些解释都有道理,但《恒先》有“天下之作也,无不得其恒而果遂”,这与《老子》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的寓意相近,只不过,一作得恒,一作得一。笔者以为,恒与一两词含义相通,得恒也可以

3、理解为得一。准此,恒与一相似,既可以是元始,又可以无处不在。“恒先无有”可以解释为恒之先无有,甚至连“无”也没有,恒相当于无。《恒先》的气属于无有之间的存在。《恒先》特别指出,气是自生,而不是从恒生出的,所谓“恒莫生气”。值得注意的是,在恒、气之间,《恒先》提出了“域”,“有域焉有气”。李学勤先生指出,“域”相当于宇宙的“宇”,是指空间,是很对的。气虽是自生自作,但作为物质性的存在,它必须以有空间为其前提,所以说“有域焉有气”。当然,气并非由域而生,域不能生气,它只是气自生自作的空间条件。作为空间的域也是永恒的,所以《恒先》讲“域,

4、恒焉,生域者同焉”。生域者是恒,恒“自厌不自忍,域作”,域从恒演化而来,所以域也具有恒久性。这里产生一个问题,在宇宙生成的三个环节中,域是属于无,还是属于无有之间?从“未有天地,未有作行”为无,而域却是“作”的结果的角度讲,域不能属于无。但从“有气焉有有”、“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气为天地本原,并且域也有永恒的特性的角度讲,域似乎又不应该属于无有之间。不过,《恒先》有“有出于域”之说,将域理解为无有之间也许更合适一点。这样,《恒先》的无有之间就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域,一是气,域上承恒,而为生有、生天地的气的诞生做准备,这是值得注意的。

5、关于有的阶段,《恒先》有两种提法,一是“有气焉有有”,根据“浊气生地、清气生天”之说,这里的“有”是指天地万物。所谓“有始”“有往者”,笔者理解就是不废之复的有始有往。有了有,就有了循环往复,万物即由此而生。另一个“有”是出于域的“有”,这个序列是有、生、音、言、名、事。《恒先》的宇宙生成序列,与《鶡冠子·环流》的“有一而有气,有气而有意,有意而有图,有图而有名,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约,约决而时生,时生而物立”,有相似之处。不过,《鶡冠子·环流》似乎是综合《恒先》关于“有”的两个序列而成的,它的“一”相当于无,气相当于无

6、有之间,意、图、名、形、事、约、时、物等,则是有,整个序列有虚有实,笔者将它列为宇宙生成模式的第三种,即虚实兼顾的生成模式。这种序列是有其来历的。将《恒先》与《鶡冠子·环流》相比,一与恒相当,气则一致,意图名形事约时物与有生音言名事相当,二者的生成序列很接近。但这些内容《鶡冠子·环流》是在一个生成序列中描述的,而《恒先》则分为两个序列,可以将《恒先》的宇宙生成用图式表示如下:①恒域天气地②域——有——生——音——言——名——事从这两个图式看,《鶡冠子·环流》的生成序列确实是将这两个序列进行综合而成的。从这个角度讲,《恒先》的发现是很

7、有意义的,它使我们对古代宇宙论的认识更加全面。这里须要重申的是,《恒先》之“恒”是终极的起点。《恒先》两次提到“恒气之生”,“恒气之生,不独有与也”,“恒气之生,因”。恒气,学者或将其当作一个词来理解,以为是终极之气;或将其分开来理解,恒气之生就是恒与气的产生。笔者赞成将“恒气”分开来理解。学者之所以将其作为一个词理解,是因为若将其分为两个词来解读,是指恒与气的产生,但恒先无有,所以恒的存在是自明的,无所谓产生的问题。这样,将“恒气”分开解读似乎就与恒的终极性不能自恰。不过,笔者以为,恒气之生是指恒与气所生,恒生域,气生天地万物。恒

8、代表的是世界的终极本原,气则是“有”的本原。从上图式可以看出,恒与气分别代表两个层面,一是无的层面,一是有的层面,无的层面由恒生域组成,有的层面由气生天地组成。无、有两个层面相当独立,无的层面是有的层面的前提。马王堆帛书《系辞传》有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