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改革社会实践报告

城市改革社会实践报告

ID:25046292

大小:180.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城市改革社会实践报告_第1页
城市改革社会实践报告_第2页
城市改革社会实践报告_第3页
城市改革社会实践报告_第4页
城市改革社会实践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改革社会实践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市改革社会实践报告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现状:数据表明,2013年为止,中国拥有660个市城市,其中一级城市36个,二级城市237个,三级县级市364个,超大城市39个,城镇人口已近7亿,中国城镇化率也上升到51.27%。从中国的城镇化规模来看,不论是年净增量还是城镇人口总量,都已经长期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而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也承担了相应的改革发展压力,在实现城镇化的道路上也面临了诸多难题。城市改革:城市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改革(主要集中经济

2、体制改革以及企业经营方式改革),政治改革(基层民主为主),文化改革(社区文化建设和教育如大学扩招及改革),医疗体系社会保障改革等等。且不讨论宏观政策层面的,距离我们普通民众较远,数据也不便收集,就讨论一下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时都可以体会到的变化与改革。一、医疗体系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是城乡分离的,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在城镇,先后经历了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和试点阶段,全国范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以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等阶段。患者信息资料智能网络化共享化,不仅有利于服务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医护人员在检测用药等各个

3、阶段进行仔细监督,减少医疗不法商业化行为的发生,医疗行业的医疗技术及设备资源共享,使患者在一家医院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转往另一家医院的时候,免去了重复检查重复收费的麻烦,真正做到站在患者角度,为患者考虑,使“看病难”成为过去式。建立风险分担和社会共济机制,对身患大病难病经济能力却无力承担的患者实施补助。虽然社会群众的捐款可以偶尔改善部分此类问题,却不能彻底根除改变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这不仅保障了公民的基本健康权利,还完善了社会公平,维持了社会稳定。二、社区文化建设城市不断发展,取缔了乡村的存在,带来了一定的优势,随之而来也有一些弊端,城市人群生活压力大,城市房屋聚落群居中

4、闭塞,邻里关系淡化紧张,原有的社区不能实现完整的社区功能,在交流文化情感方面有所欠缺。国家政府在城市的文化建设上,将落脚点和着重点放在了社区文化建设。城市建设无论是在政治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将社区作为基本单位,与市民产生直接联系。政府还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将社区工作人员规范化高学历化,利用社区对市民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利于政策传达与实施,唤起业主的荣誉感、自豪感、忠诚度和参与度。二、大学扩招1999年以来,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为了让各个地区,无论是偏远教育水平较

5、低的地区还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拥有更多的升学深造机会,国家政府对文化方面,尤其是大学及以上学历方面进行了人数扩招的改革。三、基层民主实行基层民主的组织包括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是为基层民主。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居委会成员,居民会议决定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务,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报告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为主要形式,实现居民自治,保障人民享有切实的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四、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6、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集中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集中在经济体制上。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政府决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先以农村作为改革试点,以其成功经验指导且为城市改革提供有利条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变国有企业垄断全国经济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社会主义经济活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二、国有

7、企业改革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相应先从国有企业改革入手,加快推进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等方式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增加经济活力,减少僵化体制化。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使中国企业更有竞争力。减少国有企业的数量,减少控制的范围,却增加其在影响民生关键的部门加大控制力度,保证中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的同时,为其他形式的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