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

教育教学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

ID:25047582

大小:142.9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6

教育教学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_第1页
教育教学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_第2页
教育教学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_第3页
教育教学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_第4页
教育教学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心理学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教的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① 科学&科学规律,② 学校教学情境中的教与学,③ 知识、技能、德、行为、情感态度,④ 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研究序列是学与教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 增加理解:学校教育过程&学生学习过程② 是所有教师专业基础③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开始标志: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1913年,美国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扩展为《教育心理学大纲》:分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和原因三个

2、发展阶段:① 初创1903年-20世纪20年代② 过渡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③ 发展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第三阶段美、苏代表:① 布鲁姆:《教育分类目标》《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掌握学习”理论② 布鲁纳:《教育过程》&认知发现学习理论③ 加涅:学习分类的权威&《学习的条件》④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⑤ 安德森:《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坚持行为主义观点。现状和趋势20C80Y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① 中心问题:学与教的问题②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教学过程③ 重视课

3、堂教学&因材施教④ 重视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的统一&增加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研究⑤ 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增加(罗杰斯、马斯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1、生存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 观察法: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② 调查法:学校教育过程中,间接了解被试者③ 教育经验总结法:专家和教师从心理学角度有目的整理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经验,提炼心理学规律④ 自然实验法(在教室等真实自然的环境)⑤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⑥ 临床

4、个案法:对教育过程中的个案(超常、智能不足、情绪困扰、贫困儿童等)观察,测量与操纵。-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教育:广义上,只有系统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在课堂情境中,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① 影响学生的个体的社会化。(社会化指人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② 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学会学习”就是“学会生存”。教学:引诱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的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正式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文件

5、正式规定成立的学生组织Eg: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分类。根据班集体性质分类:团结,散聚,离散的班集体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阶段: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教师howto利用班集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美国史莫克建议)① 加强学生对班级的期望② 利用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发展修正学生行为标准③ 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④ 对学生接纳与爱护,培养学生友爱团结⑤ 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增进学生沟通能力⑥ 师生班级共同奋斗目标,加强学生团结合作非正式学生

6、群体(规模:2-7人。男生群体5-7人,女生群体2-3人,2人较多。)含义:未正式规定,无须任何人同意,由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群体。Eg:班级中的“团伙”。分类。根据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分为: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学生群体特点: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依赖性;有比较突出的‘领袖’人物了解非正式群体的方法(莫雷若提出的社会测量法):步骤:1、填写调查问卷;2、制作矩阵表;3、绘制网格图。课的组成:内容输入,师生间的相互作用,经验输出学生群体教师的角色:③ 教员(中心角色)④ 学生模仿的榜样⑤

7、 学者与学习者⑥ 权威人物⑦ 父母⑧ 课堂的管理者⑨ 团队活动领导者⑩ 公关人员⑪ 办事员⑫ 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易影响年龄较小的学生。-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2)情感意志和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① 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② 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③ 有耐心和信心④ 乐观、活泼的性格⑤ 公正不自私我国教师的心理特征:① 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② 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情感③ 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④ 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⑤ 

8、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优秀教师的品质与技能:①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② 理解学生③ 与学生的有效交际④ 理解自己课堂师生交往的特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则:① 正式的交往不要把教师的需要理解为学生的需要,② 代际交往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③ “一对多”式交往防止对学生的偏见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氛围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限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