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语文审美教学组建

谈论语文审美教学组建

ID:25051895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7

谈论语文审美教学组建_第1页
谈论语文审美教学组建_第2页
谈论语文审美教学组建_第3页
谈论语文审美教学组建_第4页
谈论语文审美教学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论语文审美教学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论语文审美教学组建..毕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其中明确强调了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责任,为此我们要努力构建一个审美的课堂。我校柳袁照校长提出的“审美课堂”正是对这一要求的践行。柳校长提出“审美课堂”应该是“尊重生命成长的课堂”,“是不懈追求教学创新的课堂”“,是有效实施审美教育的课堂”。“这种课堂实现了情和景的交融,要求教师把蕴藏在文本中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容雅致的生活

2、情趣、和谐发展的生存意识、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等,呈现给学生,把有着鲜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因素的知识在灵活、主动、多样的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陶冶性情、开启心智的地方”。曹禺的名篇《雷雨》一直是高中教材的重要篇目,..毕业许多教师都教过很多遍了。2012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一个全市的同题异构的公开课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机会再次重读经典,并且在柳袁照校长、徐思源老师的指导下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重新备课,制订了新的教学方案,我对如何构建审美的课堂也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

3、识。一、常读常新发现美曹禺的《雷雨》蕴含丰富,博大精深,课文的节选部分,展现了鲁侍萍与周朴园从相认到交锋的这一场景。这一部分的文本多年来一直是语文教材中的保留篇目,许多教师不仅自己上过好几遍,也在各种参考材料和各级公开课中学习借鉴过很多次,这种熟悉感就会带来审美上的疲劳。当然,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审美疲劳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的。由于教师自己的热情首先衰减,于是他们往往会追随多年来的经验,对课文进行程式化的教授。虽然该教的也都教了,但是由于自己的兴致平平,也就很难更好地引导和感染学生。在教学这种特殊的交流心得

4、和感受的过程中,由于热情的减退,重要的情感交流环节就变得困难起来,课堂亦会流于程式,变得干巴巴起来。语文的“审美课堂”即如柳袁照校长所说的那样,是“用审美的心去破解教材,以期取得独特的发现,再去选择合适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要一直保持这种审美的心,首先要克服自己的审美疲劳。其实所谓“经典”就是经得起实践与历史考验的作品,经过岁月的沉淀可以常读常新,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的作品。这次公开课活动,是和其他三位教师同时上同一篇课文。这个“同题异构”的要求促使我再次仔细阅读了课文,果真又读出了些以前没有

5、的感受。于是把自己过去多次使用的教案进行了重新设计。过去上课时我总是从周朴园的话语入手,从他对鲁侍萍的身份的几次质疑入手,将长长的台词从头到尾梳理一遍,推进情节的介绍。这次重新阅读之后,我依旧是从问句入手,但却是从鲁侍萍的台词开始。我注意到周朴园提问的次数远多于鲁侍萍,其实是鲁侍萍最终引导了谈话,于是我设计了三个阶梯的问题来串联梳理情节。①请学生凭借阅读的第一印象说说文中谁总是在提问,谁又一直在回答问题。②鲁侍萍具体问了哪些问题,请在文中画出来,并注意每次提问之间间隔的对话数。③谁是主要的提问者?谁最

6、终引导了谈话?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一边动手,一边动脑,从最初的模糊阅读印象(周朴园问问题比较多),到比较具体的直观感受,相对理性的剧情分析,迅速地把握了整体内容。其实这种教学切入点的调整并不会改变这篇课文的教授重点与难点,对于学生来讲最终学习的内容亦是大同小异,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却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作为一名已有一些教学经验的教师,更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备好一课用一生,更应该是用一生来备一课,时刻的学习与钻研,让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也一直能找到新的乐趣与兴奋点,只有自己不审美疲劳,才能以自己的热情带动你的

7、学生进入审美体验之中。二、方法多样体验美对学生来说虽然每天接触的教材内容都是新的,但是长时间的学习再加上教师教学手段简单,审美疲劳也就在所难免了。抵御这种疲劳的最好手段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DIY”在近年来十分流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购买材料或半成品回家自己组合、安装、制作,从中体会乐趣和激发无穷的创造力,这充分体现了参与的重要性。为此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参与的环节来增加体验的过程。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设计了初步感受、具体分析、反复品读、深入探讨的阶梯式阅读过程,再

8、辅以电影、话剧等素材,分角色朗读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情境,不仅从知识层面推进,而且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来把握课文的要义。比如在教学中分角色朗读台词、多人品读同一台词、交换角色互读台词等环节就能邀请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品味人物内心深处的变化。我们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审美的主体,只有他们活跃起来,参与进来,审美才能真正展开。三、深化认知辨别美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对社会人生的全面认识。柳袁照校长认为“审美课堂”追逐的是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