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与不道德行为分析

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与不道德行为分析

ID:25059356

大小:7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与不道德行为分析_第1页
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与不道德行为分析_第2页
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与不道德行为分析_第3页
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与不道德行为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与不道德行为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与不道德行为分析赵景杨/刘大文【专题名称】青少年导刊【专题号】D421【复印期号I2007年07期【原文出处】《青少年研究》(济南)2007年2期第32〜34页【作者简介I赵景杨,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研究生;刘大文,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烟台264025)【内容提要I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会表现出一种个体独处时不会产生的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去个性化”。去个性化现象往往与不道德的消极行为联系在一起。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特点使他们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去个性化状态。本文从去个性化状态的产生条件出发,结合

2、青少年心理特点分析了去个性化状态如何导致不道德行为,并提出避免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引发不道德行为的对策。【义键词】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不道德行为道徳作为社会存在基础,规范和调节公共场合屮人们的相互关系,既提供了个体发展的基木保证,更反映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共同耑要。由此似乎可认为,在公共场合和人群屮,个体应该比独处时更倾h'd于做出道徳行为。但事实上,很多事例和研究表明,个体处于群体屮时,柯时会表现出一种个体独处吋不会产生的特奋的社会心理现象——“去个性化”。去个性化(deindividualization)是指处在群体屮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

3、动而是融合于群体屮,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种状态。例如,从学生起哄到球迷闹事、团体斗殴,都是去个性化现象在生活屮的表现。去个性化现象往往与不道徳的消极行为联系在一起。宵少年的心理发展仍不成熟,其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的一些心理特点使得他们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更祚易产生去个性化状态。近年来宵少年成长问题日益严重,臂如网瘾、早恋、厌学、吸毒以及宵少年犯罪等问题的产生多与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奋关。它们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教学秩序与家庭生活的和谐,更是社会安定发展的重人隐患。一、青少年在去个性化状态卜*易产生不道徳行为的原因分析已有对去个

4、性化状态的研究表明,匿名、重视群体、期望避免道徳责任的消极评价、群体人小、唤醒水〒、模糊情姑的新颖性、乱)lj药物、卷入群体活动的程度等因素影响或导致了去个性化状态的产生。去个性化是一种复杂的假定过程。在这个过程屮,一系列先行的社会条件导致对自己和他人知觉的改变,个人的£)我同•-性意识卜'降,£)我评价和控制水〒降低。行为突破己经在该个体上建立起来的适宜规范,以非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去个性化现象常常与违反规范的消极行为联系在一起。1.去个性化状态可能导致无知心理的影响扩散道徳并非与屯俱来,而是耑要通过教育或其他渠道进行传授。对一个不知道何

5、谓道徳的人,足不能期许表现出道徳行为的。而道徳行为不仅要求人们具柯道徳认知,而且要科道徳体验。如果仅仅有道徳认知,在理性上认识到道徳,而没有形成道徳体验,认识到的道徳没有得到个人的内部认同,仍然不能保证道德行为的出现。“重视群体”是去个性化产生的条件之一,因此对于处于去个性化状态的个体,群体的行为极具导向性,由群体中极少数人的不道德行为引发整个群体的不道德行为的可能忡就大大增加。如果此时群体屮存在少数对某种道徳无知的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他们会做出相成的不道徳行为,而此时由于在其他个体眼中他们是代表整个群体的,就町能引发群体的不道德行为。从而使个别

6、个体的无知心理影响扩人到整个群体。由于处于去个性化状态的个体“唤醒水平”较高,对群体的标准较界易认同,如果这种不道德行为在群体中反出现,就nJ能导致其他个体敁终对此种行为产生内部认同,改变£1己的道徳体验,其至进而改变£1己的道徳认知,使自己又回到对这种道徳的无知状态。以后即使脱离了原冇群体,仍然会保持这种不道德行为,也就是所诮的“见怪不怪”、以为常”。由于青少年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道徳认知与道徳体验尚未完全形成或形成P仍不牢岡,在去个性化状态下,如果部分缺乏道德认知与道德体验的青少年做出不道德行为,就会影响艽他道德认知与道徳体验已经形成但尚不牢

7、同的青少年,最终异致M:扩散的可能性加人。1.去个性化状态使从众心理合理化从众心理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自信心不足,不能确定自己的思想行为的正确性,从而转向作为人多数的他人寻找依据,来支持或修正A己的思想行为。或者S然能够肯定A己思想行为的正确性,似足在群体中个人的行为不能扭转人局,而产生无力感,从而屈从于群体。尤其当这种屈从能给个体带来某些利益时,从众心理更容易产生。去个性化状态通常产生于“重视群体”、“期望避免道徳责任的消极评价”的条件不,处于去个性化状态的个体有很强的群体归属感,往往觉得自己处于某个整体之中,自己只是以整体中一员的身份参与到某行

8、为屮,即使造成Y不良后果,£)己也不会承担由不良行为所招致的谴责,而责任将由所有参与者分担,即“责任扩散”。此吋和群体保持一致所承担的风险要远比A己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