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风险评估与防控

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风险评估与防控

ID:25065444

大小:6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8

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风险评估与防控_第1页
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风险评估与防控_第2页
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风险评估与防控_第3页
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风险评估与防控_第4页
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风险评估与防控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风险评估与防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风险评估与防控翁国民马俊彦摘要: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行为,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存在化解风险能力弱、获得公共资源少的“剪刀差”,因而,需要评估其投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运用层次分析及回归分析,从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抽取了两大类、八个主项、二十个分项、十二个量化指标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风险等级化、专家意见采样、SPSS统计分析等实现了风险指数的初步评估。结合评估意见,建议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有效建构包含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排除的全流程风险防控机制,重点

2、防控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高风险。.jyqkent,以下简称OFDI),是指“我国境内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设立、参股、兼并、收购国(境)外企业.拥有该企业10%或以上的股权,并以拥有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从国际层面看,OFDI是经济全球化时期打破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实现资源与技术在世界市场内优化配置的客观需要;从国内层面看.OFDI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期内“走出去”战略的必然要求,回首“十二五”过去的4年.OFDI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效果明

3、显;“走出去”战略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但对于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来说,“走出去”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类资源,仍存在着诸多问题。OFDI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行为。长期以来,大型国有企业被视为OFDI的中坚力量,他们“走出去”获得了大量的政府资源及政策支持,往往不太重视投资的风险问题;相比前述企业,民营企业OFDI虽然走出了国家投资的阴影,具有成本、产权、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微弱优势,但尚不足以弥补两者的巨大“剪刀差”:一方面,后者自身经济实力较弱,同时缺乏应对风险的专门化法律人才及管理人才,有效化解投资风险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后者

4、“走出去”获得的公共资源(尤其是国家政策性支持)较少,现阶段仍有不少国家层面的风险因素掣肘着民企OFDI的发展。在“剪刀差”的夹缝中生存,民营企业的OFDI犹如“押宝”,往往将风险因素视为不确定性因素,对其心存侥幸而遭致巨额损失。事实上,借助科学方法,评估民营企业OFDI的风险类型、风险指数,并形成相应的风险防控决策机制,一直是实务界及理论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一、学界关于OFDI的实证研究自2000年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OFDI实证研究便成了国内经济学界及法学界的热点。第一股热潮为有关OFDI与投资东道国的关系研究。其一为O

5、FDI与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关系,江小涓(2002)定量化分析了OFDI与产业结构的正向关系;⑤王英、刘思峰(2008)根据2003-2006年度OFDI存量的行业结构和国内产业结构的数据,基于灰关联度分析了OFDI对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冯春晓(2009)以制造业为例,分析了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指标。其二为OF-DI与东道国区位因素的关系,张宏、王建(2009)运用分量回归法,利用114个东道国的截面数据,考察东道国区位因素对OFDI流量的影响;李猛、于津平(2011)使用2003-2007年度74个东道国的数据,采用GM

6、M方法进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考察了OFDI与东道国区位优势的相关性:綦建红、杨丽(2012)运用2003-2010年度40个国家(地区)OFDI的面板数据,并且引入交叉项变量进行总体检验,分析了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与OFDI的负向关系。其三为OFDI的政治风险研究,韦军亮、陈漓高(2009)考察了2003-2006年度73个国家非金融类OFDI揭示了其中的政治风险;⑩高建刚(2011)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经济一体化、政治风险、第三国效应等因素对中国OFDI的影响;陈菲琼、钟芳芳(2012)依据26个OFDI流向国2002-2009年度

7、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的政治风险。第二股热潮为有关OFDI与贸易的关系研究。李荣林(2002)和王迎新(2003)是较早关注此一问题的学者;王洪亮、徐霞(2003)运用协整性检验和因果关系分析了1983-2001年度的OFDI数据;蔡锐、刘泉(2004)以小岛清的“边际产业”理论为阐述基点,采用1990年至1999年的数据和岭回归方法分析了OFDI与贸易的关系;张如庆(2005)综合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检验等多种方法,考察了1982-2002年度我国OFDI和进

8、出口贸易的均衡关系;杨宏恩(2007)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1965-2003年度的OFDI数据;项本武(2009)采用2000-2006年度50个国家的数据,应用面板协整关系检验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研究O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