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ID:25068084

大小:5.80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1-18

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_第1页
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_第2页
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_第3页
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_第4页
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目 录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二、王充和《论衡》三、司马迁和《史记》四、轰动世界的兵马俑课堂练习佛教的传入佛教是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天竺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有哪些?一、佛教的建筑,如:少林寺、龙门石窟、莫高窟。二、佛教的人物,如:观世音菩萨、如来佛祖。三、佛教语言,如:烦恼、口头禅,不可思议、自由自在、无事不登三宝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道教的兴起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道教尊崇道家学派老子为教主道教创始人——张陵道教教主——太上

2、老君老子太上老君神化遍布各地的城隍庙(城隍:古代神话中守城池的神)无处不在的土地庙传入我国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很快就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植。这是为什么呢?道教圣地——武当山而道教呢?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也受到受到推崇。按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那么,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这种说法迎合了统治者害怕人民反抗的心理,因此受到了大力扶植。佛教与道教的比较宗教发源地兴起或传入时间主要主张佛教古印度西汉末年人死后能转生来世,今生要忍受苦难来世,才能得

3、到幸福道教中国东汉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贯政策,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应该崇尚科学,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的宗教文化,要注意把宗教和迷信、邪教区分开来。怎样对待宗教?王充和《论衡》天是没有意志的日食、月食、打雷、下雨都是自然现象世界上没有鬼神存在王充在《论衡》里指出:动脑筋:《论衡》:“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同学们,你同意王充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他是谁呢?如果你还没猜出的话,那你至少知道他说的这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姓司马,名迁,字子长

4、。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西汉人,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他生于史官世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以后著书立说的厚实基础.他写了一本书就是——《史记》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史记》的:1、体裁2、内容3、文字特色4、为什么这本书能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史记》体裁: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文字特色: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史记》肯定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还大胆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这在历代尤其是官方史书

5、上难能可贵,因此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业:为什么司马迁能够写成伟大的《史记》?提示: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史学家传及他个人因素等方面考虑。动脑筋:秦兵马俑为什么都面向东方?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地下军阵,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强大国力。秦所灭的六国都在秦国的东方,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

6、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反叛。秦兵马俑已发掘四个佣坑,代表了古代军队编列的左军、右军、中军和指挥部。其中一个中军佣坑未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结合秦末形势,想想看,这是为什么?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天下大乱,秦朝已无力继续建造未完成的地下军阵。课堂练习2、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A.秦始皇B.陈胜C.汉武帝1、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的作者是A.班固C.王充D.张陵B.司马迁D.班超课堂练习1、这句话是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这本书被鲁迅称誉为什么?3、这本书的体

7、裁、内容和文字特色是什么?思想文化宗教史学:艺术: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杰出代表是。①佛教:起源于,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②道教:我国的宗教,时在民间兴起。《史记》是编写的我国第一部通史。古印度西汉末年土生土长东汉司马迁纪传体秦始皇陵兵马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