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教师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ID:25071589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教师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_第1页
教师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_第2页
教师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_第3页
教师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_第4页
教师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近段时间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所以在读书的同时,我还认真做了笔记,做到学有所得。下面我对读本书的几点体会记录如下: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同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直到

2、今天,陶行知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也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

3、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二、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教学并非简

4、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

5、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这里所指的实际出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

6、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得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

7、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还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兴趣等对学习的影响。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三、教学内容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产物:人是否真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试教育表现出一大弊端,即教育的片面性。片面性是指应试教育偏重于生学准备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陶行知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体现出一个核心观点: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