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蕾铃脱落防控技术论文

棉花蕾铃脱落防控技术论文

ID:25075584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棉花蕾铃脱落防控技术论文_第1页
棉花蕾铃脱落防控技术论文_第2页
棉花蕾铃脱落防控技术论文_第3页
棉花蕾铃脱落防控技术论文_第4页
棉花蕾铃脱落防控技术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棉花蕾铃脱落防控技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棉花蕾铃脱落防控技术论文.freel2,高密度栽培地区的种植密度一般为12万~15万株/hm2。2加强肥水调控,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对平衡棉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一对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提供基础,生殖生长又影响着营养生长的进行。如果营养生长过弱,光合产物少,有机养分不足,蕾铃生长就少,脱落就多;反之,营养生长过旺,大量养分消耗在茎、枝、叶的生长上,棉田荫蔽,削弱了光合作用,会使蕾铃得不到足够的有机养分,也会造成脱落多,结铃少。只有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才能减少脱落,多结铃、结大铃。因此,在栽培管理上必须根据

2、棉花各个生育时期的生育特点,灵活运用促控措施,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进行。苗期是棉花营养生长阶段,是促进壮苗早发的时期。壮苗早发是增保蕾铃、减少脱落的基础。这个时期,应以促为主,克服低温、干旱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实现壮苗早发。蕾期是棉花以营养生长占优势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此期开始,要处理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进行。在管理措施上,对地薄、苗弱的棉田,应以促为主,适当追肥、浇水,促使发棵、搭好丰产架子,以加速生殖生长,争取早现蕾、多现蕾;对地肥、苗旺的棉田,应以控为主,适当控制肥水,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影响生殖生长。总之,蕾

3、期管理要做到促中有控,控中有促,促控结合,既要促使棉株发棵搭好丰产架子,又要保持棉株稳长不过旺。花铃期是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继续并进的阶段,是棉株生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减少蕾铃脱落、增结三桃的关键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该期的主要矛盾,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可以增加蕾铃,减少脱落。始花至盛花期是棉花一生生长最快的时期,在管理措施上应以控为主,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和蕾铃脱落。这个时期的后期,即盛花期以后,营养生长减弱,生殖生长占优势,在管理措施上应以促为主,适时供应充足的肥水,防止棉株早衰,以确保伏桃,力争多结秋桃。吐絮期是棉花营养生长渐趋

4、衰退,生殖生长逐渐转慢的阶段,是促早熟防早衰的时期。吐絮以后,是棉株上部和外围桃成长充实的时期,仍需要一定的养分和水分。如果水肥不足,棉株营养生长衰退过早、过快,就会增加上部和外围幼铃的脱落,减少秋桃,并使铃重减轻。因此,吐絮后管理措施上应以促为主,遇旱浇水,及时整枝,松土保根,以增结秋桃,提高铃重,促进吐絮,防止贪青晚熟和烂桃,达到早熟不早衰。3控制株型,保蕾增铃棉株现蕾后视情况分期进行“五打”。一是除叶枝,棉株现蕾后应及时将果枝以下的叶枝除掉。二是打顶心,根据种植密度与计划留台数,结合棉株生育状况与气候特点,一般在台数长够或季节已到时,及时将主茎生

5、长点摘除,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和促进棉株的生育。一般肥力低、密度大、长势弱的棉田,应适当提早打顶,反之则迟打顶。“以密度定枝,以枝定时间,时到不等枝,枝到看长势”。三是打旁心,根据棉株上、中、下各部位果枝保留果节数,分批、及时摘除果枝生长点。一般留2~4个果节,下部宜少,中、上部稍多。四是除赘芽,赘芽为主茎和果枝节位上先出叶的腋芽萌发形成。进入盛蕾期,特别是花铃期,应及早、分批、多次摘除3。五是打老叶,主茎下部和中部着生的真叶,视棉株长势与气候状况,酌情去、留。一般在棉株旺长、气候阴湿、棉田荫蔽加大时应除去。棉株现蕾后,常用生长调节剂缩节胺控制棉花株型,

6、促根壮苗,健株稳长,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从而达到保蕾增铃的目的。施用缩节胺要根据棉花生长情况而定,长势旺、肥水条件好的棉田适当早而重;长势较弱、地薄肥水少的田块迟而轻。缩节胺用量掌握先轻后重的原则,提倡少量多次,宁低勿高4,避免使用量过大而产生药害。一般第1次于蕾期8~9叶时喷缩节胺15g/hm2左右(密度较低时,蕾期可不喷),第2次于初花期16~18叶时喷30g/hm2,第3次于7月下旬盛铃期喷30~45g/hm2,第4次在打顶后7~10d喷45~60g/hm2。4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棉花丰收病虫害是影响棉花正常生育,造成蕾铃脱落的重要灾害

7、。在防治上,应根据棉花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农业防治是指在棉田农事操作过程中,创造某些环境条件,在有利于棉花生育前提下,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蔓延,可取得直接杀伤或间接抑制病虫害的效果。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虫品种、进行种子处理和清洁田园等措施,都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中各种有益生物或人们生产的有益生物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如利用麦田的瓢虫捕食棉田的蚜虫,运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防治棉铃虫等。生物防治对人畜较为安全,不污染环境。物理防治是指利用某些物理因子的作用来防治病虫害。如灯光诱杀棉铃虫成虫等。生态防治是指利用昆虫

8、性信息干扰素干扰雌雄虫正常交配产卵,降低有效落卵量,减少虫口,从而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例如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