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糖苷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现状和发展趋势

氨基糖苷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现状和发展趋势

ID:2508290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氨基糖苷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1页
氨基糖苷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2页
氨基糖苷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3页
氨基糖苷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4页
氨基糖苷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氨基糖苷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现状和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氨基糖苷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现状和发展趋势【关键词】氨基糖苷类;药物监测/血液;药物毒性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非典型结构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显著的协同作用,特别是具有抗生素后效应,因此在治疗严重的院内感染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优势与毒性作用都极为突出,为了保证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和避免潜在的毒性作用,在临床需监测血药浓度,给药方案个体化。虽然测定的方法不少,但测定的成本较高或者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临床上的要求,所以,研究快速、准确、经济的监测方法成为当务之急。现将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现状和发

2、展趋势综述如下:  1治疗药物监测概况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近20多年来形成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支,是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浓度测定技术紧密结合的结果。其通过各种现代化测试手段,定量分析生物样品(主要为血)中药物及代谢产物浓度,探索血药浓度安全范围,并应用各种药代动力学方法得到最适合剂量及投药间隔时间等,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从而使用药安全、有效。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数据的处理、分析、保存等极为便利,从而使TDM越来越普及。近10年来,国外对抗菌药物TDM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现代临床医学模式。在过去5

3、0年中,抗菌药物因其具有较宽的治疗指数和明显的临床效应,故而TDM开展较少。然而,不可否认TDM对治疗指数小、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十分重要,尤其在治疗器官功能减退的患者时,它对提高疗效、减少毒性反应尤为关键。抗菌药物TDM的指征为:①治疗指数小、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大的药物;②有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③有效血药浓度在患者中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同时药价昂贵,不宜给予所有患者较大剂量的抗菌药物;④某些特殊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以确定感染部位是否已达到有效浓度,或者是否浓度过高而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2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  目前,TDM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

4、为氨基糖苷类和多肽类抗生素,在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中更被列为常规。对这两类药物的研究也相对较多。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浓度依赖性的,要求较高的峰浓度以提高抗菌活性,较低的谷浓度以减少毒性[1]。Crist等[2]也曾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总量及治疗费用作统计分析,显示TDM组和非TDM组的平均治疗天数分别为5.9天和10.3天(P<0.0001),平均住院天数为8.4天和11.8天(P<0.005),平均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使用总量为1258mg和1981mg(P<0.0001)。相应的住院费用TDM组的每个患者少用725美元。可见,实施了TDM后,

5、由于将药物浓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使药物使用量减少,疗程和住院时间缩短,亦使费用降低。据报道[3],在我国182万聋哑儿童中,50%~7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毒的受害者。  以硫酸奈替米星为例,硫酸奈替米星是新一代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4],它主要用于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肠杆菌属等革兰阴性菌所致的感染,它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主要特点是是对耐药菌有独特的疗效[5,6],是目前临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较好的品种。随着其在临床日益广泛的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它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肾毒性

6、[7,8]、耳毒性[9]、变态反应[10,11]等,Kahlmeter等[12]收集了1975~1982年间共1万余例病例,奈替米星引起的肾毒率为12.4%。导致其产生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有:疗程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血药峰浓度或谷浓度过高、患者年龄过大、用药前肾功能不良、合用其它药物等。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固有的毒副作用,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尿常规、BUN和Cr等,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用药剂量,使血药谷浓度<2mg/L、血药峰浓度<16mg/L,且不宜持续较长时间(如2~3h以上)。(责任编辑:admin)  3血药浓度监测的发展趋势  TDM的测定

7、方法要求专属性强、快速、价廉、重现性好。目前,测定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免疫分析法、色谱法等。微生物法[13]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主要测定方法,它最大的优点是能用于各种抗生素的分析,方法简便,操作容易,样品用量少,无需繁琐的样品处理,其灵敏度虽然不高(约为1mg/L),但亦能满足临床常规血药浓度的要求,主要缺点是特异性不强,受同时使用的其他抗生素的干扰,也不能同时测定有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的浓度,测定周期较长,许多因素会影响测定结果,如培养基的酸碱度,琼脂的离子浓度,所用细菌的种属,温育时间及浓度等,因此准确度较差。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高效液相

8、色谱法(HPLC)也为一些实验室采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