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举制度论文

宋代科举制度论文

ID:25085500

大小:6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8

宋代科举制度论文 _第1页
宋代科举制度论文 _第2页
宋代科举制度论文 _第3页
宋代科举制度论文 _第4页
宋代科举制度论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代科举制度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宋代科举制度论文[宋代科举制度论文]宋代科举制度在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浓重的一笔,对宋代的科举制度的研具有重要的意义,宋代科举制度论文。本文从宋科举制的发展和利弊入手,分析了科举制在宋的发展历程。宋代;科举制;选官制度一、科举制的起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扩大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隋炀帝大业三年设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

2、生。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中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

3、,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二、宋代的科举制度宋代继承并改良了唐朝的科举制度,确立了一套相当完备的体制,在中国科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作了较大的改革。宋初时基本沿袭了唐的制度,考帖经、墨义:“凡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凡《九经》,帖书一百二十帖,对墨义六十条。凡《五经》,帖书八十帖,对墨义五十条。凡《三礼》,对墨义九十条。凡《三传》,一百一十条。凡《开元礼》,凡《三史》,

4、各对三百条……”[1]。但与此同时这也导致学子只强行记忆,大都学而无用。神宗时鉴于这种弊端,在王安石变法时,也对科举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让士子各讯易》、《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中的一经研习,兼学《论语》、《孟子》。考试的人必须通晓经典、有文采的才算合格,而不是像明经墨义那样仅简略解释章句即可。又设立新科明法,考试律令、《刑统》,大义、断案。但这些改革内容并没有就此确立,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改革内容大多被废止。有关科举内容的争辩也一直没有定论,时而考诗赋,时而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其次,科举录取的人数大大增加。唐

5、代每次录取,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而已。到了宋朝,太祖时朝廷取士比较严格,每次录取进士少则几人,多者200多人,平均每次录取近48人。宋太宗时,因州县缺官,大规模录用士人,参加省试的举人往往多达一、二万人,每次平均录取进士230人。以后录取人数不断增加,至徽宗时期,每次平均多达680多人。纵观整个宋朝,总共开科一百一十八次,取二万人数以上,人数之多,是历代所没有的。录取的人数不仅多,对屡次不中的也会进行照顾。“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曰特奏名。”[1]真宗咸平三

6、年时,赐河北进士、诸科三百五十人及第、同出身,管理制度《宋代科举制度论文》(..)。落第后,自愿考试武艺及量才录用的,又有五百余人,全部赏赐辧装费抚慰并发遣他们,命礼部列为一次科举。“较艺之祥,推恩之广,近代所未有也。”[1]扩大录取名额则是为了扩大统治基础,杜绝唐末落第人参加农民起义之弊。扩大录取名额则是为了扩大统治基础,杜绝唐末落第人参加农民起义之弊。再次,建立防止徇私舞弊的新制度。唐代的科举考试,因试卷前写有举人的姓名等,世家豪族可靠其特权在放榜前知其是否录取,考官也从中耍手段,拉拢亲信。北宋时沿袭了这种风气,同时考生“投卷“也很盛行。宋太宗淳化

7、三年,将作监丞莆田陈靖上疏,建议在科举考试中使用糊名办法,得到宋太宗的采纳。在实行弥封制不久,又发现考官指使举人在试卷上暗作记号,有时考官还可以辨认字画。后来,根据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糊名法在省试中开始实行。大中祥符八年开始,又设誊录院,“令封印官封试卷付之,集书吏录本,监以内侍二人。”[1],以防止考生在考卷上以“点污”形式与考官通同作弊。此外,考官亲属历来另行考试,称为“别头试”,以防止考官偏袒其亲属。另外,殿试制度是宋代科举的一大创置。殿试在唐代已有先例,但就其性质而言,犹如后来的省试,也未形成定制。宋太祖时,因有进士指

8、控权知贡举李昉徇私用情,取舍不当。宋太祖于讲武殿复试新及第进士及诸科新选人,此后殿试遂为常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