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ID:25094087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8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_第1页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_第2页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_第3页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_第4页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把握文言知识点。2、文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摹写秋声的方法。3、通过文本研习,了解文章结构,体会情感,提高文学素养。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教学安排:两课时相关知识补充1、走近: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著有《欧阳文忠公集》。2、文题背景:本文写于五十三岁时。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

2、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3、赋: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抒发的主观感情。我们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掌握生字,翻译课文1、2两段,把握文言知识点;初步感知作品写景抒情的结构特点。一.导入自然界

3、的秋天是一个百卉俱腓,众芳摇落的季节。可在我们学到的文学作品中,秋天总是萧瑟肃杀的,它常常寄寓着一种繁华的消逝或一种心绪的黯然。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到过的描写萧瑟肃杀之秋的一些名句或名文:……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登高(唐•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雨霖铃(宋•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汉乐府•长歌行》: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其实只

4、要我们了解我们祖国沧桑的历史,我们会理解,这是与中国古代文人普遍而深刻的失落心态有着某种自然的契合,于是我们常常在描写秋天的诗文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伤感。其中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应该是写尽了秋的悲凉。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秋声赋》。二.先听课文录音,整体感悟内容。……1.读准下面几个词语悚(sǒng)然萧飒(sà)鏦(cōng)鏦铮(zhēng)铮砭(biān)人肌肤戕(qiāng)贼2.这是一篇文赋。文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再抒发的主观感情。我们学过的

5、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结合这样的理解,思考一下,文章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秋声的。……第1、2两段。三.朗读第1段,结合有关资料翻译第一段。……欧阳先生我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声,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好像金属相互撞击。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听不到到任何号令声,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

6、:“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1.注意下面几个实词的意思方:正夜读书:在夜里读书。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悚然:惊恐的样子。淅沥、萧飒:细雨声、风声。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兵:军队。但:只。明河:银河。2.注意下面几个虚词的作用。悚然而听之:表修饰,地。忽奔腾而砰湃:表并列,又初淅沥以萧飒:表并列,而。3.注意下面几个句子。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听见有从西南方向来的声音。定语后置。此何声也:这是什么声音。判断句、疑问句。4.齐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文字是怎样描写秋声

7、的。……明确:比喻。(1)淅沥以萧飒:比喻成细雨声(2)忽奔腾而砰湃:比喻成波涛声(3)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比喻成金属撞击声(4)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比喻成军队行走声。5.对秋声的摹写,是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完成的。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6.除了比喻之外,还巧妙运用自己的感觉来写秋声:悚然!突出了秋声的使人惊悚,为下文做了铺垫。7.集体朗读第1段。归纳:课文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