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属植物》word版

《山茶属植物》word版

ID:25100540

大小:134.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1-18

《山茶属植物》word版_第1页
《山茶属植物》word版_第2页
《山茶属植物》word版_第3页
《山茶属植物》word版_第4页
《山茶属植物》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茶属植物》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1油茶简介1.1.1植物油料种类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料,茶籽壳还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茶壳还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研究表明,油茶皂素还有抑菌和抗氧化作用。此外,油茶还是优良的冬季蜜粉源植物,花期正值少

2、花季节,10月上旬至12月,蜜粉极其丰富。在生物质能源中油茶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同时,油茶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因此科学经营油茶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1.1.2中国油茶情况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南方省区林业建设一大优势资源,分布在北纬18‘28~34’34,东经100’0’~122‘0’,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区的广大丘陵山地有良好的生产基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

3、、用途多等特点。现有油茶的栽种面积达366.67万hm2,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1.1油茶简介1.1.1植物油料种类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料,茶籽壳还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茶壳还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研究

4、表明,油茶皂素还有抑菌和抗氧化作用。此外,油茶还是优良的冬季蜜粉源植物,花期正值少花季节,10月上旬至12月,蜜粉极其丰富。在生物质能源中油茶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同时,油茶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因此科学经营油茶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1.1.2中国油茶情况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南方省区林业建设一大优势资源,分布在北纬18‘28~34’34,东经100’0’~122‘0’,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

5、州等省区的广大丘陵山地有良好的生产基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现有油茶的栽种面积达366.67万hm2,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1.1油茶简介1.1.1植物油料种类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

6、业产品等的原料,茶籽壳还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茶壳还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研究表明,油茶皂素还有抑菌和抗氧化作用。此外,油茶还是优良的冬季蜜粉源植物,花期正值少花季节,10月上旬至12月,蜜粉极其丰富。在生物质能源中油茶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同时,油茶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因此科学经营油茶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1.1.2中国油茶情况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南方省区林业建设一大优势资源,分布在北纬18‘28~

7、34’34,东经100’0’~122‘0’,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区的广大丘陵山地有良好的生产基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现有油茶的栽种面积达366.67万hm2,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油茶的果实产量及产油量较低,一般每667m2产油量仅20~30kg,使经营油茶生产的农民无法取得较高的比较经济效益,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油茶生产。因此,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油茶的经济产量,是发展我国油茶生产亟待解决的瓶颈问

8、题。我国油茶生产大致经历了高潮、低谷和稳定3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油茶发展高潮;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之油茶品种混杂、管理粗放、配套设施不完善、茶油价格低、经济效益差,严重挫伤了广大林农的产业积极性,油茶产业陷入低迷,产量逐年下降。导致远山、高山油茶林荒芜,近山、低山油茶林改种,油茶面积逐步萎缩;90年代初,连续实施了两期林业部“油茶低改项目”,收到一定成效;进入21世纪,随着油茶加工业的迅速发展,面积减少的状况得到一定控制,经营管理水平和茶籽产量开始回升。油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