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与书法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

ID:25108869

大小:5.24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1-18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_第1页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_第2页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_第3页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_第4页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 汉字汉字的演变与书法一 汉字的演变至今已经历了六千多年。二 字体的演变过程大略如下: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草书楷书行书(汉末)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刻有大量类似文字的符号,表明人类记事方式的进步。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是陶片上的刻画符号,称“陶文”。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于省吾先生考证:“五作×,七作+,十作

2、,二十作

3、

4、,示作T,矛作↑等……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有陶文的陶器,这些陶文

5、与古文字已有相似之处。图为一个合体图画会意字,“炅”(热),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之下有五峰耸立(一说海水)。可以看出,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由图画符号演进而来,后由史官或巫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表意文字。殷墟甲骨文祭祀狩猎涂硃牛骨刻辞商毛公鼎(拓片)西周《石鼓文》局部《大盂鼎》局部孟鼎铭文(西周)  王孙遗者钟(楚)帛书(摹本)楚泰山石刻释文:臣斯臣去疾御史大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泰山刻石在山东泰安岱庙。现仅存九字。其书法是标准小篆书体。弘一法师《篆书横幅》局部现代齐白石篆书诗轴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后

6、更为璜,字渭清,号濒生,白石老人等。湖南湘潭人。少为牧童,木匠,得王湘绮老人提携,勤奋刻苦攻研诗文,书画、篆刻,终成一代大家。书临米芾,功力颇深,治印别成流派,从者无数。其篆书汲取周、秦、西汉精华,得力于《三公山碑》,雄放恣肆,有“润含春雨,乾冽秋风”之境。《篆书诗轴》给人以凝重刚健,老辣生动的美感。礼器碑(左)   封龙山(右)汉乙瑛碑汉曹全碑西晋陆机平复贴(左)唐怀素自叙贴(右)怀素自叙贴(局部)祝枝山 草书卷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7、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仲尼梦奠帖《仲尼梦奠帖》是中华第一楷书,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书法为"初唐四家"之一。《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铃有“赵氏子昴

8、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州寒食帖》系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手迹。纸本,25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宋.米芾《蜀素帖》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是中国传世十大名帖之一。作于是

9、1112年王献之洛神赋颜真卿争座位帖柳公权神策军碑苏轼《黄州寒食帖》黄庭坚松风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