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整理资料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整理资料

ID:25111186

大小:232.68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1-18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整理资料_第1页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整理资料_第2页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整理资料_第3页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整理资料_第4页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整理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整理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日益减少,隐蔽油气藏已成为未来最具储量接替前景的勘探目标。所谓隐蔽油气藏通常是指以地层、岩性为主要控制因素、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油气藏。隐蔽油气藏成条件复杂、圈闭形态不规则、埋藏和分布具有隐蔽性、勘探难度较大,人们对隐蔽油气藏研究还不系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完善。本文结合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研究现状,总结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思路与技术,分析了隐蔽油气藏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隐蔽油气藏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以指导日后隐蔽油气藏勘探。   1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2、 关于隐蔽圈闭,最早在1964年由美国著名石油学家Levorsen进行了完整的论证,随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古地貌圈闭的油气勘探。目前普遍认为,隐蔽圈闭是指用常规技术方法和手段难以识别的圈闭,它们主要是由于沉积、古构造运动、水动力变化及成岩作用所引起的,包括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上倾尖灭、透镜体、古河道、潜山、礁体及裂缝圈闭等。隐蔽油气藏是指油气在隐蔽圈闭中的聚集。隐蔽油气藏的概念最早由卡尔(1880)提出。威尔逊(1934)提出了非构造圈(Nonstructuraltrap)是“由于岩层孔隙度变化而封闭的储层”的观

3、点。莱复生(1936)提出了地层圈闭的概念,并发表了题为“地层型油田”的论文;Lveorsen在1966年发表的遗作《隐蔽圈闭》(obseureandSubtletrpas)提出现代意义的隐蔽油气藏的概念,认为是隐蔽和难以琢磨的圈闭。后来哈尔布特H(T.Halbouyt1982)等对这个概念作了的进一步阐述,其含义主要是泛指在油气勘探上难以识别和难以发现的油气藏,并不是专指非背斜或地层岩性类型的油气藏。萨维特认为隐蔽圈闭是用目前普遍采用的勘探方法难以圈定其位置的圈闭;朱夏指出,隐蔽圈闭也包括某些构造圈闭,圈闭是否隐蔽,取决于它们本身的

4、形式和成因类型;庞雄奇等将隐蔽油气藏定义为:在现有理论和技术条件下,从物探和测井等资料上不能直接发现或识别出来的油气藏概称为隐蔽油气藏。   对于隐蔽油气藏的概念目前还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的差异在于构造成因油藏是否属于隐蔽油气藏,如邱中健曾将极其复杂的小断块油气藏列入隐蔽油气藏的范畴,薛良清则认为隐蔽油气藏主要指非构造的地层、岩性圈闭被油气充注后形成的油气藏。潘元林等认为隐蔽油气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技术经济条件下,其含义也有所不同,而与具体的油气藏类型没有直接的关系,并认为就勘探的难易程度而言,构造油气藏具有特定的空间形

5、态和分布规律,不论是传统的勘探方法,还是现代的勘探技术方法,它们都是比较容易发现的;虽然随着盆地勘探程度的提高,构造油气藏勘探的难度相应地增加,但随着油气聚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综合勘探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及其勘探精度的不断提高,基本可以抵消勘探难度的增加,因此认为隐蔽油气藏是指地层类、岩性类和与之相关的复合型油气藏,它是一类具有形成条件及其配置关系多样化、形状不规则、埋藏和分布具有隐蔽性或储集层具有极端复杂性的油气藏。   对于目前隐蔽油气藏的概念,概括起来有3种:第1种为广义的地层油气藏包括狭义的地层油气藏、不整合、

6、古地貌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第2种指所有的非构造成因所形成的油气藏类型,包括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混合型油气藏和水动力油气藏四大类;第3种是指用目前普遍采用的勘探方法难以圈定其位置的油气藏,一般包括地层岩性型、古地貌型和不整合型油气藏。   2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在现阶段,关于隐蔽油气藏的分类方案很多,存在很多争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对隐蔽油气藏和隐蔽圈闭的不断认识,依据不同的概念含义,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其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案。   莱复生将隐蔽油气藏分为地层油气藏、流体油气藏和混合油气藏,其中地层油气藏又分为原生油气

7、藏和次生地层油气藏;哈尔布特将隐蔽油气藏分为地层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和古地形油气藏,其中地层油气藏又分为沉积油气藏和沉积后油气藏;里登豪斯则认为岩性油气藏指地层油气藏,分为岩相变化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不整合上、不整合下和不整合上下油气藏;阿列克辛分为地层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构造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我国学者对隐蔽油气藏做了大量的研究,对隐蔽油气藏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分类学者Ⅰ类ⅡⅢⅣ杨万里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流体油气藏泥岩裂隙油气藏混合油气藏胡见义岩性圈闭油气藏地层圈闭油气藏混合圈闭油气藏水动力圈闭油气藏储集层上倾尖灭或岩性

8、侧变型、古河道砂岩型、透镜状岩性型、生物礁块型、储集层成岩封闭型、裂缝、层间裂缝型地层不整合遮挡型、地层超覆型、地层不整合、“基岩”或古潜山型地层—断层型、构造—岩性型、断层—岩性型、地层—岩性型丘东洲岩性圈闭油气藏地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