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对立时期南方政权的攻守形势与军事重镇

南北对立时期南方政权的攻守形势与军事重镇

ID:25120312

大小:6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18

南北对立时期南方政权的攻守形势与军事重镇_第1页
南北对立时期南方政权的攻守形势与军事重镇_第2页
南北对立时期南方政权的攻守形势与军事重镇_第3页
南北对立时期南方政权的攻守形势与军事重镇_第4页
南北对立时期南方政权的攻守形势与军事重镇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北对立时期南方政权的攻守形势与军事重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北对立时期南方政权的攻守形势与军事重镇  在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或对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地农耕社会(1)与周边民族而主要是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对立,长城是双方对立的界线,长城南北是对立双方的主要交兵地带。(2)另一种南北对立也即下面要讨论的,是内地农耕社会内部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为代表的南北对立;这第二种形式的南北对立,在中国历史上一再形成:春秋时期华夏诸侯与楚国之间,三国时期曹魏与孙吴、蜀汉之间,蜀汉灭亡后晋、吴之间,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之间(东晋对五胡十六国,宋、齐对北魏,梁先对北魏,后对东、西魏,陈先对北齐、北周,后

2、对隋),南宋与金之间,都是维持较长的南北对立局面。虽然这种局面的反复出现与维持,各有具体的原因(如对立双方的政治状况、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地理条件、民族关系、社会情势等等),难得一概而论,但其中地理条件的影响却始终是十分明显的事实。即以对立双方战争的主要发生地带而论,就大体总是在秦岭、汉水、淮河一线的南北推移;而对立的结果,又都是北胜过南。另外,在双方对立的过程中,北方政权多取攻势,而南方政权多取守势,即便攻,也是以攻为守。为什么会如此?下面稍作探索,而为了避免繁琐,笔者拟站在南方守国的立场上,以颇具典型意义的六朝(孙吴、东晋

3、、宋、齐、梁、陈)为重点,进行分析。(3)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著《形势论》,历考“昔之都于南者,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南宋凡八代”“兴亡之故,中天下而论之”曰:  窃以为荆、襄者,天下之吭;蜀者,天下之领;而两淮、山东,其背也。蜀据天下之上流,昔之立国于南者,必先失蜀,而后危仆从之。蜀为一国,而不合于中原,则犹可以安。孙吴之于汉,东晋之于李雄是也。……荆、襄据江左上流,西接巴、蜀,北控关、洛。……东晋以来,设重镇以扼中原。……无荆、襄不可以国。……无淮南、北而以江为守则亡,陈之祯明、南唐之保大是也。  按顾氏

4、所论,首重地形地势。盖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使用戈矛甲盾作战,险固的地理形胜自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国地形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山脉水道又多东西横列,这就使得南北对立,一般总是北胜于南,六朝时期也是如此。六朝立国于南方,其东、南两面被大海封闭,缺乏回旋余地,又处低地,不便仰攻,故六朝对北方政权着重采取以守为主的防御战略,力求以舟师水战阻扼骑兵陆争,(4)而其守国所恃者,则在于长江淮河及秦岭巴山。进之,控扼长川大山者,又在于重镇要地,所谓“制敌必以全力,治力必以要地。所谓要者,至近而主于我者是也。主于我则我逸而敌劳,我静而敌动”

5、(5)。盖在我国古代,战争的基本方式为“攻城”与“野战”。其中,六朝以经济、武备均弱于北方,又重在守城,特别是高筑墙、广积粮,以守住军事重镇;在重镇之间,则以众多的郡县军戍为要地,彼此间相互策应,以收到“城壁相望,其间远者才百余里,一城见攻,众城必救”(6)之效,从而构成为整体防线。(7)再者,险固的地理形胜与重镇要地之间又需唇齿相依:“古之善守者,所凭在险,而必使力有余于险之外。……此则我之战守有余地,而国势可振。”(8)另外,战守之间,也是相互依存与配合的。总六朝而论,为偏安政权,但诚如诸葛亮《后出师表》所言:“王业不偏安

6、。……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以此,六朝政权虽以守为本,至于乘间攻伐,则亦不惮用兵。  六朝之攻,南宋李焘《六朝通鉴博议》曾概言之曰:  吴之与陈,虽皆守江,吴围合肥,陈攻寿春,所争常在于淮甸。东晋以还,虽皆守淮,晋讨慕容梁宋,元颢所争亦在于河南。然考其兵之所出,不过二道,一自建康济江或指梁宋或向青齐,一自荆襄逾沔或掠秦雍或徇许洛。(9)东晋之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谢玄,宋之武帝、檀道济、到彦之、萧斌、(萧)思话,梁之韦睿、裴邃、曹景宗、陈庆之之徒,北伐之师不由于此则由于彼。中原有衅则进兵,寇盗方强

7、则入守,史策所载,皆可知矣。况夫江南地险,其固可恃。(10)  又六朝之守,东、中、西部各有防线与重镇,又彼此连接,互相呼应。  按六朝之守,在东部有三道防线,即守河、守淮与守江。其中,吴、陈多守江,东晋至梁多守淮,晋末宋初刘裕守河,这就诚如李焘所云:  吴之备魏,东晋之备五胡,宋、齐、梁之备元魏,陈之备高齐、周、隋,力不足者守江,进图中原者守淮,得中原而防北寇者守河。……吴有强敌,无上岸之情,陈之国势已弱,不能进取,故所守止于江;自宋至梁,惟宋武帝守河,其余皆保淮为固,或守淮西,或守淮北,或守淮南。(11)  守河重镇有四,

8、即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虎牢(今河南荥阳县西北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岸),号称河南四镇。其中洛阳处天下之中,为四战之地,河山控戴,形胜甲于天下。古来欲取天下者,洛阳在所必争;欲守天下者,洛阳也需控制。东晋曾几度收复洛阳,及宋初洛阳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