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ID:25123746

大小:51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4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重点)2.探究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得与失,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人民教育的奠基1.过渡时期(1)措施: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2)方针: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3)意义: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方针:使受教育者

2、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措施: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3)成就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00“学思之窗”,思考: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新中国的教育为什么能够得到较快发展?提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主要是逐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从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读教育等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原因: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教

3、育方针。二、动乱中的教育1.原因:“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2.表现(1)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2)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3)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3.影响(1)“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2)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4)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三、教育的复兴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复出,自告奋勇抓教育。2.措施20世纪70年代末①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

4、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②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增设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20世纪90年代①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②启动了“希望工程”③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3.成就(1)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2)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

5、青壮年文盲。[轻巧识记] 现代中国的教育知识网络知识精要1.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2.“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破坏。3.“三个面向”的提出、教育立法的开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合作探究·攻重难]发展教育的重大意义[史料实证]史料一 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我们要全面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发展,大的提高。——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史料二 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

6、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胡锦涛[教你读史](1)史料一开头一句是中心句,指出了科技与教育的关系。(2)抓住史料二句末关键语句,理解发展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史料应用]上述史料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教育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有什么意义?【提示】 观点: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要优先发展教育。意义: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含量;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的智力开发水平,推动社会进步;有利于培养民族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

7、正确认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通过教育培养大量人才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含量。(2)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力开发速度快慢,最终将直接反映在社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上。(3)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4)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科技和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一、“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破坏的启示1.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对于国计民生来说非常重要。2.经济、科技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在于教育,重视教育是发展的根本大计。3.国之兴衰,系于教育。4.应坚持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我国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1.

8、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人民教育事业,使得人民在教育领域内恢复和掌握了主权。2.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推行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3.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