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5.7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5.7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设计

ID:25136030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第五单元  5.7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五单元  5.7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五单元  5.7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五单元  5.7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5.7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5.7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三种方式及其意义。2.掌握工业集聚与分散的优点。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能力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世界上许多“工业城”的形成过程,掌握其原理。德育目标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

2、分类。●教学难点联系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形成的过程。●教学方法1.本节主要阐述了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三部分内容,三者逐步递进,强化学生的理论联系。2.多联系实际,结合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及意义。●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视新闻报刊资料、工业生产分布图及一些景观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的区位选择与企业的空间发展;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空间发展、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来

3、学习第七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新课教学]5.7工业地域的形成(板书)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的延续或深化。随着工业生产过程的进行,工业的各部门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即工业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进而形成了工业地域。下面我们作一具体分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工业联系,了解工业在三方面存在的联系,并举例说明。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可简单提问:(1)教材叙述了哪几方面存在着工业联系?(2)每种方式联系中,各有什么特点?然后,老师进行概括、归纳、鼓励学生多举事例,并加以分析。一、工业联系(板书)工业联系

4、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我们知道,我们日常用的普通物品,如布,是经过多道工序才生产出来的。正如课本图5.28所示,生产布匹首先从种植棉花开始,然后经纺纱、织布、印染等工序,最后才成为成品布匹。对于几乎所有的工业制成品来说,很少有产品从原料开始的全部加工过程(或工序)是能够在一个工厂里独立完成的,各个过程(或工序)可能由各个工厂来完成。这样,进行各加工过程(或工序)的工厂之间就存在着工业联系。这样的例子,同学们可举出很多,比如我们使用的笔、笔记本、服装鞋帽、自行车、电视机等等,都是由不同的工序加

5、工组合而成。从产品所用原料,到产品制作完成,都是由不同的工业部门所承担,最后组合加工完成,其中各工业部门的分工合作,即存在着工业联系。具体地说,工业在以下三方面存在着紧密联系:1.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联系(板书)这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各工厂分别完成某一产品的某道工序,负责前一道工序的工厂的产出成为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工厂的投入。例如,上面所举布匹的生产过程,我们使用的课本、笔记本的生产过程等等。他们在生产上存在着一种直接联系,即上一道工序的“产品”,是下一道工序的“原料”。第二种情况是许多工厂某一产品

6、生产零部件,生产零部件各厂家之间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联系,它们分别与最终产品的组装厂家(或总厂)联系,或通过组装厂家互相取得联系。例如,为汽车厂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