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论文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论文

ID:25142340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论文_第1页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论文_第2页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论文_第3页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论文_第4页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论文2004年4月教育部颁发《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办人民2004年4月教育部颁发《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从形势发展看,“以就业为导向”已是当前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重点。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精神教育部高教司有关领导指出,“就业导向”指引下高

2、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首先,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社会认可度,力争通过5年努力在就业率上有明显提高。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一次就业率提高20个以上百分点;培育100所就业率在90%以上的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培育1000个就业率在90%以上的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其次,初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机制。第三,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理论体系。显然,在这3项目标中,建立机制是关键所在。这一机制应有以下特点:—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水平符合“就业”要求;能使90%以上的毕(结)业生,在适合的岗位上及时就业或创业。—方便有条件、有需要的学生随时肄业踏上工作岗位(就业或创业);方

3、便已在岗位工作的中青年随时来校(脱产或不脱产),提高学历或短期培训,符合“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可以说,“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建立健全这种机制。二、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就业为导向”口号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形势发展的必然,既有根本意义,又有现实意义。首先,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才.21世纪更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大批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对

4、高技能人才的需要。目前仍有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观念还未能转变,还未能把办学定位到培养高技能人才上,在教育中过多强调学科性倾向,在学校发展方向上仍有盲目攀高、升格倾向,这显然是与高职教育的根本宗旨不符的。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正是强调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其次,“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社会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但近年来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却明显偏低,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108万人,平均就业率仅55.7%,即近半数毕业生未能及时上岗。这不仅妨碍了人力资源的使用,影响经济建设,更对高职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这一现象的出现

5、,既与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不同步、社会对高职教育了解尚不多等环境因素有关,更与高职教育自身的不足有关。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尽管想办好高职教育,但在具体工作上存在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急需,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未能获得资格证书,就业信息通道不畅等等。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正是督促这些院校切实改进工作。再次,“以就业为导向”符合毕业生的强烈意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中,90%以上的希望毕业后能及时踏上工作岗位,要求“专升本”的仅5-60l0。就业(或创业)愿望的强烈当然与其家庭影响有关,有人作抽样调查得知,高职学生92%来自中低收人家庭,家长希望他们的子女尽早找到工作,以缓解家庭的经济

6、压力或其他方面的压力。这种愿望应得到理解。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率的高低,对社会稳定以及缩小贫富差距都有直接影响。“以就业为导向”是对毕业生意愿的直接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的间接支持。三、“以就业为导向”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以就业为导向”是一个新口号,在贯彻中应明确几个问题:问题之一:“以就业为导向”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否矛盾?否。“高等技术应用性”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在高职教育的起步阶段,为了与中等职业教育相区别,习惯上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的“高等技术应用”这个方面。而“就业”,则表明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也是普通劳动者。“就业”和“高等技术应用”

7、都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在当前,突出“就业”更适应目前形势特点。问题之二:“以就业为导向”还要不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当然要。高职教育和所有教育一样重视“以人为本”,通过课程的合理结构和弹性的学籍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贡献。问题之三:“以就业为导向”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否一致?“社会需求”既包括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又包括生源市场的需求,其外延较宽。从过去经验看,两者需求有时会出现时间差,在就业市场上已趋饱和的专业,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