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的精华48372

时代精神的精华48372

ID:25150130

大小:42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13

时代精神的精华48372_第1页
时代精神的精华48372_第2页
时代精神的精华48372_第3页
时代精神的精华48372_第4页
时代精神的精华48372_第5页
资源描述:

《时代精神的精华4837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共长泾镇党校谢劼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二、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首要体现――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重要体现----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

2、,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3.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参P2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

3、时代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从实践出发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Why):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2)革命性(Why):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

4、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2.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1.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事求是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2.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总之:马克思主义

6、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霍布斯(1588~1679),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他又力图以机械运动原理解释人的情感、欲望,从中寻求社会动乱和安宁的根源。布鲁诺(1548—1600)以泛神论的形式否定了上帝存在,把十五—十六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推向了高峰,成为反封建、反神学的杰出战士。他说:“那自然界不是别的,就是事物中的神,神就是自然界每一事物本身,因此,并不存在一个万能的人格化的上帝。”1978年5月11日党的13大提出

7、“三步走”战略党的“一国两制”方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