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制作技艺及铁观音文化的调研

铁观音制作技艺及铁观音文化的调研

ID:25153500

大小:1.01 M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铁观音制作技艺及铁观音文化的调研_第1页
铁观音制作技艺及铁观音文化的调研_第2页
铁观音制作技艺及铁观音文化的调研_第3页
铁观音制作技艺及铁观音文化的调研_第4页
资源描述:

《铁观音制作技艺及铁观音文化的调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铁观音制作技艺及铁观音文化的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实践内容:参观铁观音制作技艺图片展示、采访经营铁观音采购与批发的老板、厦门茗香缘茶行做义工。实践时间:2014年7月20日、2014年8月16日提到福建安溪,很容易就可以想到一个闻名全国的特产——铁观音。我是一名在安溪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对铁观音知识有所了解。从1736年铁观音诞生至今将近300年,我们安溪人一直坚持做茶,薪火相传,从未间断。2008年6月7日,国务院于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文件正式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名列其中,归为第八大类传统技艺。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参观感德铁观音摄影作品,我对铁观音及铁观音制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的一种,传闻为乾隆皇帝所赐名。人们通过铁观音的气味口感又将其分为清香、浓香、韵香、炭焙型、陈茶、正炒,拖补七种铁观音。每一种在制作及特色上大同小异,迎合了不同品茶人的喜好。陈先生介绍到,好茶从种植开始,铁观音天性娇贵,被茶人称之为‘好喝不好种,好喝不好做’。一泡上好的铁观音必须有很独特

3、的产地、很好的生态环境和科学的栽培措施。从与茶农聊天中我认识到,铁观音发展前期,自然条件及种植管理大大限制了铁观音的发展。而今,科技不断进步,安溪铁观音生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安溪茶乡到处呈现出青山绿水优美的自然环境,这也使得安溪铁观音的质量与安全得到了保证。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茶农告诉我,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为春茶;夏至至小暑为夏茶,产量占25~30%;立秋至处暑为暑茶;秋分至寒露为秋茶,产量可占全年的40~45%。制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春茶次之。因而许多茶农选择将这两季的茶叶作为重点,已

4、获得更高质量的秋茶、春茶。秋茶,其香气特高,俗称秋香,汤味醇厚。这一季的铁观音质量如何,除了自然因素,绝大部分还取决于铁观音的制作。经过采访了解,经营多年茶叶制作的茶商陈先生向我介绍了制作七步骤:1.采茶:铁观音采摘讲究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开采,只能在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采集。 2.晒青:茶青采摘回来后,要将其在地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晒青。 3.摇青:传统摇青采用的是手工筛青方法,筛青时用力双手握茶筛边缘下拉,有节奏地进行旋转摇摆,使叶子在茶筛上做圆周运动与上下翻动。 4.摊青:摇青后将茶青放在凉青架上进行摊青

5、,时间一般在1小时左右。摇青过程包括“摇”和“摊”两部分。“摇”是“动”的过程,“摊”是“静”的过程。经过4到5次的反复动摇和静摊相间过程,细胞破裂和水分散发到一定程度后,“绿叶红镶边”形成。 5.炒青:茶叶在机器中翻炒,一方面可以固化已形成的品质,另一方面散发部分水分便于后面工序的操作。 6.包揉:采用“揉、压、搓、抓”等动作塑形,使茶条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 7.烘干:干燥应低温烘焙,烘至足干,进一步形成茶叶的形态特色、香味,去掉多余的水分,便于储存。 在当义工的时候,我有幸体验了一次挑茶梗。所谓挑茶

6、梗,是出去茶叶的支脉,让成品茶叶色泽如一,同时也没有了酸涩。而挑出烘培中的没有烘炒成色的茶叶,筛去茶沫是茶叶在包装售卖前的最后一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又是中华民族身份和中华文化主权的有力象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我第一次主动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

7、去了解铁观音,这一时常能够接触到的家乡特产。而铁观音制作作为新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铁观音知名度的扩大,其制作与销售的队伍逐渐壮大,喜欢铁观音的人也越开越多。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我认为保护与传承铁观音文化,主要还是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铁观音的文化生态保护文化生态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在茶叶种植的区域应该尽力维护自然生态,同时对于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与治理也不能松懈。二、铁观音的生产性保护铁观音种植地区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铁观音文化艺术节、旅游节、开展铁观音集中宣传展示

8、活动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资源,获取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三、铁观音的记录式保护通过图像、文字记录、实物保存等形式将铁观音制作技艺、铁观音文化制作成资料,整理分类,建立档案、资料库,进而利用多媒体、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建立数据库等,以便永久保存,并逐步做到资源共享。四、铁观音文化博物馆等传习场所建立铁观音历史、制作技艺等相关文化博物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兴建展示传习场所向民众开放,更大范围地提高群众对铁观音的了解。对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