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ID:25154267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_第1页
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_第2页
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_第3页
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_第4页
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从低收入向中高收入发展阶段的农业特征  现代经济阶段处于从低收入迈向中高收入时期,农业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今天面临的诸多农业问题就是这种变化的体现。尤其是我国要在短时间内走完西方发达国家长达百年以上的历程,很多问题就会表现得更为激烈。  第一,此阶段中三农明显变化,政策调整难度加大。非农产业迅速发展、收入水平快速上升,传统小农明显不适于现代社会,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离农倾向加剧、农业吸引力弱化,等等。一句话,今

2、天的农民已经不是过去本文由.L.收集整理的农民,他们是讲效益的。但是政府决策时往往忘了这一点,还把他们当做过去的小农。所以,政府应该立足这种变化尤其是农民的变化来进行结构调整。  第二,凡是一个国家(地区)到了这个时期,农产品总需求都会扩大,需求层次会提高。美国是这样,台湾和韩国也是这样。中国今天的农产品需求也已大大扩张,我国已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了,以后还会进口得更多。人多地少、农业欠债多多的中国,目前已经不可能靠自己的耕地来全面自给,一定要依靠世界的力量来养活我们。这就需要我们作出保什么和放什

3、么的选择。  第三,中国是人口大国,养活公民是每个国家的责任。随着现阶段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消费需求上涨,粮食风险的潜在压力增大,粮食是战略性农产品。国家一方面要保证战略性农产品,另一方面还要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和务农积极性,这就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这一状况将持续到城镇化、人口增长、农业转型等重大变化因素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时才会缓解。  第四,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农业公共物品需求会大大扩张,如生态环境、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导致农业生产资源与生态环境制约加强,欠账国家的这种压力会变大,这就对中国农业

4、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个阶段,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就面临着收入、需求、资源、生态、竞争五大压力。  国际化与我国农业的关系  农业国际化就是农业被置于国际竞争环境中,可以更便利地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机会,这里既有我国农业(农产品、农业知识产权、农业投资等)走出去,也有国外的走进来。但是,因为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收入总量少,农产品竞争力普遍较差,国外产品就容易打进来,市场上国产货被进口货替代,这是我们很不希望的。目前我国粮食已经净进口了,农业贸易顺差主要是靠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出口。但

5、除了水产品相对稳定外,蔬菜和水果的顺差额也有缩小迹象。  所以,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农业的国际化将主要表现为中国利用海外资源来满足国内对农产品的需求。例如进口棉花、木材、食用油等用作原料或消费品。作为原料,在国内加工、增值、税收、就业,然后又卖到国外去,促进经济发展,这是我们最希望的,但也可能是只进难出。  竞争条件已然先天不足,如果政策再制定得不好或不正确,很快就会招来麻烦,粮食价格政策就提供了这样的例子。当国际粮价普遍下滑的时候,我们居然还在不断提高政府粮价。如此反向操作,中国粮食就更没有竞争

6、力了。  但好处也有,那就是开放竞争产生倒逼效应。目前我国在国际竞争下出现了严重的三量齐增问题,被逼无奈,不得不开始调整农业政策了。  现在我国农业政策措施被置于国际贸易规则之下,但很多人其实还不清楚国际规则,包括中央和省两级的不少官员,甚至学者,在作政策建议时,往往脱离国际规则,动不动就说控制进口。问题是首先在法律层面上你能控制吗?被告状到WTO,要求对中国实行反制裁措施。甚至裁决权归我们的反倾销案,也被控告到WTO,结果被判我们应修改不合理的法律点。其次是你控制的了吗?比如你能控制地方政府、

7、企业和农民吗?你的利益与沿海城市的利益不一致时,他愿意控制进口吗?与企业利益不一致时,企业会弃低价而买你的高价国产品?强制下甚至会大规模走私。显然动辄行政手段的老路径已经行不通了。  未来我们需要全球化的农业观、战略观和风险观。首要是保住战略农产品(三大主粮)这个底线,其他的可以依靠国际贸易来补充。非三大主粮农产品通过市场体系来供给,并不会带来多大的社会动荡和政经风险,大豆进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并且通过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国际布局,可以大大降低这些非三大主粮农产品的供给风险。农作物结构调整需要具有

8、这些基本思维和观点,需要对国内外现实情况有基本的认识,否则调整难以奏效。  如何发挥好政府的调控作用  农作物结构调整既要考虑国家的农业战略取向,又要考虑农民意愿,还要考虑国际化的影响。以往政府可以发挥较大的行政作用,现在必须借助经济手段或法律手段,否则,农民是不会买账的,下游的加工企业也不会买账的,所谓调结构就只会落得虚假的数字调整了。  目前,政府真有能力做好适应市场变化的主动调控吗?我表示怀疑。因为政府在信息获取、分析能力、配套措施等现有条件下,不可能真正地作出适应市场的调结构决策变化。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