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迁移 合理推断论文

准确迁移 合理推断论文

ID:25157544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准确迁移 合理推断论文_第1页
准确迁移 合理推断论文_第2页
准确迁移 合理推断论文_第3页
准确迁移 合理推断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准确迁移 合理推断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准确迁移合理推断论文摘要:文言文实词理解在文言文阅读中所占分值较重,准确理解文言实词是准确理解文言语段的基础,本文结合2009年高考题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进行了准确迁移和合理推断的方法总结。摘要:文言文实词理解在文言文阅读中所占分值较重,准确理解文言实词是准确理解文言语段的基础,本文结合2009年高考题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进行了准确迁移和合理推断的方法总结。关键词:文言文实词迁移推断由于文言文从用词习惯到语法特点等方面和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学生在作文言文阅读时不能准确理解,失分较多。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除了

2、客观选择题的考查外,文言翻译中考查的就更多了。从应试的角度来说,除了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外,还要同时具备根据已知和语境正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及其他要点,我们一方面要调动已知,进行知识上的迁移,另一方面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一、调动已知准确迁移(1)课文迁移法。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实词时,其意义和用法常常与教材联系甚密,所谓“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说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例:2009福建卷D项“见其面斥人过”解释为“当面”,联系

3、课本内容《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面”为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当面”的用法与选项是一致的。D项中解释是正确的。(2)借助成语法。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可将文言实词的复习与成语的复习结合起来。提醒学生在解答文言实词题时要将联想的触角指向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通过成语中词语的含义印证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2009福建卷A项“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B项“不知贫贱之为戚也”分别解释为“明白,了解”“忧愁”可分别借助成语“了如指掌”“休戚相关”“耳提面命”三个成语断定该项是正确的。二、结合语境合理推断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

4、,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语境来判定实词的含义,“语境”,即上下文。上下文对词义具有制约和提示作用。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个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起来,就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具体地说,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语言结构推断法。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例如: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疾痛惨怛”并列

5、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那么“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应为“困惫”。(《汉书·王褒传》:匈喘肤汗,人极马倦(疲惫)(2)语法分析推断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例如:2000年全国卷题目中C项“自放驴,取樵炊爨”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3)邻字辅助法。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

6、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两个词的含义偏在其中一个词上,另一个只起陪衬作用(“便可白公姥”偏在“姥”上);一是同义复词,两个词语并列,是同一种含义。例如:2009江苏卷B项“皆逡巡引却”C项“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给的解释分别是:“后退”“高大”。“却”有“退却”的意思,“魁”有“高大”的意思,根据相邻的两个字意思可能相反或相对可推断: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储备,并具备根据已知和语境正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方法,相信一定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