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东峰煤矿有限公司地质预报书

府谷县东峰煤矿有限公司地质预报书

ID:25165635

大小:54.5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7

府谷县东峰煤矿有限公司地质预报书_第1页
府谷县东峰煤矿有限公司地质预报书_第2页
府谷县东峰煤矿有限公司地质预报书_第3页
府谷县东峰煤矿有限公司地质预报书_第4页
府谷县东峰煤矿有限公司地质预报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府谷县东峰煤矿有限公司地质预报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度地质预测预报府谷县东峰煤矿有限公司2017年3月我矿目前开采4-4、5-2煤层。4-4煤层布置有4101回采工作面,4-4煤层目前掘进4102运输巷、辅运巷,5-2煤层为主水平布置有52102回采工作面及52103运顺巷、回风巷2个掘进面。4101回采工作面计划接续4102回采工作面,52102回采工作面计划接续52103回采工作面。接续计划如下:1、一月和二月份受春节影响计划生产原煤较小。2、4101工作面预计10月份该工作面回采结束。3、52102工作面预计8月份结束。4、继续进行

2、52103工作面顺槽掘进,预计7月底贯通形成备采工作面52103。故对52102回采工作面、52103掘进工作面、4101回采工作面地质情况进行预测预报分析,指导后续安全生产作业。一、地层整合区地表大部分被新生界松散沉积物所覆盖,仅在较大沟谷连续出露中侏罗统延安组第四段。结合地质填图及钻探资料,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下侏罗统富县组(J1f)、中侏罗统延安组(J2y)、新近系上新统静乐组(N2j)、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等。二、构造等其他地质异常体(一)断层、褶皱及岩浆岩整合区位于鄂尔多斯

3、盆地之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东南部,地质构造简单,区内无岩浆活动痕迹,总体构造形态为倾向西北,平均倾角小于1°的单斜层,无较大断裂及褶皱发育,仅局部形成一些宽缓的波状起伏。(二)节理及裂隙区内发育北西西和北东向两组节理,节理倾角平均70°~80°,但节理密度小,在沟谷边坡及陡坎上易诱导基岩崩塌。此外,整合区内局部地段发育烧变岩,由于煤层自燃真空垮塌,造成岩石破碎,发育大量节理、裂隙;在基岩顶界面之下,受第四系风化作用,形成20~30m风化裂隙带。上述因素导致区内上部基岩孔隙度加大,结构松散,是地下水

4、的良好通道。(三)主采煤层底板起伏形态特征5-2煤层底板较平直,总体为一向北西缓倾的单斜层,煤层沿倾向方向平均降深梯度为19.5m/Km,平均倾角1.1°左右。三、煤层赋存情况(一)煤层产状、厚度及结构区内各煤层均呈简单的层状产出,在剖面上呈趋势性渐变,无明显的膨缩突变现象。煤层受后期构造影响较小,层位稳定。产状受区域构造和古地形条件的控制,整体为向北西倾斜的单斜层,倾向约330°,倾角1.1°左右。煤层的厚度按规范中的有关标准划分,3-3号煤层为厚煤层,5-2号煤层为中厚煤层,4-4号煤层为薄煤

5、层。5-2号主采煤层含0~1层夹矸,局部含2层,结构简单。煤层中的夹矸厚度0.16~0.34m,岩性以泥岩为主。煤层顶底板岩性以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次为细砂岩、粉砂岩。3-3号主采煤层含0~1层夹矸,局部含2层,结构简单。煤层中的夹矸厚度0.24~0.76m,岩性以泥岩为主,煤层顶底板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次为泥岩。(二)煤层的盖层厚度及相对埋深煤层的盖层由新生界松散层和中生界基岩两部分组成,其厚度的变化主要受地形条件的控制,次受地层产状的制约。整合区主要以黄土梁峁区为主,地形切

6、割强烈,高差相对较大。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整合区内煤层在东南部露出地表,埋深为0m;中部的Z103孔埋深最大(244.18m,5-2号煤层)。以整合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东南部孤山川河道)的海拔标高近似值1060m作为埋深起算零点,统计出3-3号煤层的相对埋藏深度-112~-78m;4-4号煤层的相对埋藏深度-95~-28m;5-2号煤层的相对埋藏深度-47~16m。各煤层多处于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表明本区煤层的埋深相对较浅。(三)煤层的稳定性根据规范中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对各可采煤层的

7、稳定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表4-4)。整合区内5-2号煤层全区可采,层位稳定,厚度较稳定,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煤类单一,为不粘煤和少量长焰煤,煤层的主要煤质指标变化均较小。属稳定型煤层。3-3号煤层全区大部可采,层位稳定,厚度较稳定,变化规律较明显,结构简单。煤类单一,为不粘煤,煤层的主要煤质指标变化均较小,属稳定型煤层。4-4号煤层大部可采,层位稳定,结构简单。煤类单一,为不粘煤,煤层的主要煤质指标变化均较小,属于稳定型煤层。四、水文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系新民矿区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东缘

8、,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接壤地带,属水系发育的黄土梁峁区,地形破碎,切割强烈。区内较大的水系有窟野河及孤山川河。2.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主要是新近系上新统静乐组红土,广布全区,厚度一般20~60m,钻孔揭露最大厚度95m,系新生界与基岩之间的隔水层,此外还有厚度连续分布且面积较大的泥岩及粉砂质泥岩等。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区内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还接受部分层间水和凝结水补给。径流方向受区域地形控制,总体由南往北运动。局部受地貌地形控制,一般由地势高的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