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卫津河严重污染河段的生态治理工作

浅议卫津河严重污染河段的生态治理工作

ID:25180887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8

浅议卫津河严重污染河段的生态治理工作_第1页
浅议卫津河严重污染河段的生态治理工作_第2页
浅议卫津河严重污染河段的生态治理工作_第3页
浅议卫津河严重污染河段的生态治理工作_第4页
浅议卫津河严重污染河段的生态治理工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卫津河严重污染河段的生态治理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卫津河严重污染河段的生态治理工作浅议卫津河严重污染河段的生态治理工作卫津河是天津市的一条主要的二级景观河道。卫津河北起天津市海光寺泵站,向南流经和平区、南开区,后转向东南方流经河西区、西青区,至津南区南洋乡赵北庄注入海河,全长22.6km。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企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不断排入河中,造成水体污染严重。其中卫津河在师北里小区至八里台立交桥段约2km的河道污染最为严重。该河段位于南开区卫津路旁,毗邻著名学府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处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带。该河段每年夏季气温升高时有浓烈的恶臭味,水深偏黑,环境恶劣,亟待整治。  1卫

2、津河(师北里小区至八里台立交桥)段现状  卫津河污染严重河段长1.8km,该河段宽度为15~20m,水深1~2m,河水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污染严重河段的黑臭现象是由于河水是非循环流动的水,属于河水的盲肠段,加之河底淤泥的影响,水体很容易发臭。本文由.L.收集整理卫津河从八里台流到海光寺附近没有出口,导致换水不久又发臭。  2污染原因  2.1河道水体缺乏循环条件,雨水补给不足  卫津河为天津市内二级景观河道,日常河道水体流动性小,除雨天排沥,基本都是处于静止状态,属于封闭水体,水体极易形成缺氧或厌氧环境,导致河道水质恶化,自净能力下降,正常的水生态系

3、统遭到严重破坏。另外,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20~660mm,河流很少补给雨水,使水体污染物得以浓缩,加重污染。  2.2河道生态组成失衡,无法构建健康水生态  卫津河出于护堤、景观等的需要,两岸均采用水泥护岸,破坏了河岸生物与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固化的水泥护堤隔断了河道与河畔的水气交换和循环,切断了水生态系统与土地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的联系,不仅使很多水生植物丧失了生存空间,也使许多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水体自净能力几乎丧失。  2.3河道底泥对水体污染严

4、重  底泥是水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其中沉积着大量氮、磷营养盐以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物。在水体呈弱碱性或碱性、水体底部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情况下,这些沉积在底泥中的污染物会从中释放出来,重新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2.4汛期污水入河,导致河道水体污染  目前市区排水系统存在雨污串接、雨污混接现象,每逢降雨雨污水同时排入河道,造成河水污染。  3治理措施分析  3.1人工增氧技术  人工增氧技术是在促进水体流动的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为微生物活动提供充足氧源,强化微生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  3.1.1河道曝气技术  该技术是针对河道形成的缺氧

5、环境,采用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强化水体复氧,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得以降解,从而改善河道水质。主要方式有自然跌水曝气和人工机械曝气。  3.1.2提水曝气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提水装置将水体抛向空中,使水体与空气直接接触,快速复氧。同时,落水对水面的冲击的造浪作用也可以增加复氧的速度,并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  3.2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  此技术是采用人工措施利用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或转化成无害物质的水体净化技术。  3.2.1生物浮床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植物根系

6、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富集水中的氮、磷等元素,降解、富集其他有害无毒污染物,并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转移出水体,从而达到治理水体的目的。  3.2.2人工沉床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人工的模块化沉水载体和基质栽植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和破损生态进行原位修复的一种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  3.2.3湿地生态工程或人工湿地  该技术是一种浮水、沉水、挺水植物的不同种类的结合,用人工建造、控制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他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具有净化效果好、可持续性强、氮磷去除率高、运营成本低、生物安全性和生态环境效益

7、显著等特点。  3.2.4人工水草治理技术  该技术是用具有耐污、耐腐蚀、弹性、韧性和柔性很强的材料仿照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水草设计而成的仿生水草填料,以河道中原有的天然生物菌群作为种源,在其表面经过生物的自然富集形成生物膜,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水中悬浮物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3.3底泥污染控制技术  湖泊底泥污染底泥控制技术主要有原位处理技术和异地处理技术两类。原位处理技术是将污染底泥留在原处,采取措施阻止底泥污染物进入水体,即切断内污染源的污染途径;异位处理技术是将污染底泥挖掘出来运输到其他地方后再进

8、行处理,即将水体的内污染源转移走,以防止污染水体。其中,原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处理方法。异地处理技术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