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的顺应性解释论文

大话的顺应性解释论文

ID:25190746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大话的顺应性解释论文_第1页
大话的顺应性解释论文_第2页
大话的顺应性解释论文_第3页
大话的顺应性解释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话的顺应性解释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话的顺应性解释论文摘要说大话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人们常常把它作为交际策略以实现交际目的。本文试图用顺应理论解释大话语言现象。大话是对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的顺应。大话选择不当,会导致交际失败。关健词大话顺应性社交世界心理世界说大话(口语中常常叫吹牛)属于“说假”或非真实话语的一种。大话或吹嘘是在我们日常谈话交流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常常把它作为交际策略,在交际时总是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吹嘘起来。大话的表现特征就是夸大事实,也就是小的说成大的,把想的说成做的,把别人的说成自己的.freelatics)一书中提出了顺应性理论,这是一套完整的语用学研究理论。维索尔伦认为语

2、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上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其中包括语言形式和策略的选择;人类之所以可以进行语言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三个特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这些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它们使得人类动态地使用语言成为可能。变异性指的是人类语言可供选择的种种可能,而这些选项并非一成不变。商讨性讲的是语言选择不是机械的,也不按照严格的形式和功能关系,而是依据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语言的变异性蕴涵语言使用的不确定性,那么不确定性会不会影响交际的成功呢?我们认为不影响,因为语言还具有第三个属性—顺应性。顺应性指的是人能够从所有可能的选项中做出商讨性

3、的语言选择,从而使交际接近或达到成功。从宏观上讲,顺应的语境因素涉及与说话人相关的社交、物理、心理三个世界(于国栋,2003)。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这样才能实现交际的目的。本文将从社交、心理这两方面来分析作为交际策略的大话在交际中的顺应性。二、大话对社交世界的顺应语言运用的目的除了传达各种信息以外,说话人还需要通过使用语言来维持或改变一定的社交关系、权利关系。因此,说话人会通过不同的语言选择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说大话就是为实现这种交际目的而进行的策略选择,是对社会规约的一种顺应。社会规约主要指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社

4、会原则和准则,如权利、地位和社交角色等在交际中的规约性。例如:里根政府在1981年宣传其经济恢复提案时声称:“该提案将降低税收30%,同时在增加国防预算的同时在三年内达到预算平衡”。当时负责预算的官员DavidStockman在1981年11月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得不承认:“我们所有人都不清楚到底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这些附加的数字不过是一些特洛伊木马。”(见雅虎资讯《美国历史上最能撒谎的总统》)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陷入“滞胀”状态,在美国也是如此。失业率上升,私人资本投资的比率不断下降,通货膨胀加剧,这使纳税人的纳税等级上升,税负的增长高于真实所得的

5、增长,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身为总统的里根为了扭转这一状态,收揽民心,他在对外宣传时采用了吹嘘的策略。事实上,税收不可能降低30%,当时经济不景气的美国也不可能把财政赤字在三年内达到预算平衡。但是为了维持他的地位,赢得民心,他利用了语言策略来实现他的动机。里根总统这样吹嘘是顺应了社会规约。三、大话对心理世界的顺应从表面上看,吹嘘者是为了炫耀自己,证明自己的不平凡,了不起。究其深层原因这与人的需求层次有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当基本的生理需求已经满足后,人们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试想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取得成就,或者说一事无成,他又想得

6、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和赞许,说大话可以使他得到暂时的心理满足。大话正是说话人追求尊敬的需求的表现。尊敬的需要是指自我尊重、被他人和社会尊重。吹牛者的心理动机是要得到听话者的赞许,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易锦海,1999)言语交际无疑是心理间的交流,语言的选择受到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包括他们的个性、情感、信念、愿望、动机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话语的需要和说话人的心理世界是要相互顺应的;同样,说话人做出的语言选择还要顺应他在心理世界中对听话人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包括听话人的个性特征、感情投入、信念系统、愿望,说话人还要对听话人存在的动机和意图等因素做出判断(Versc

7、hueren,.freelaticsM.EdoldPublishersLimited,1999.[2]何自然,张淑玲.非真实性话语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外国语,2004,(6).[3]于国栋,吴亚欣.话语标记语的顺应性.解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4]周四瑗.话题转换的顺应性研究.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5]赵万长.Verschueren顺应性理论与元语指示语的认知分析.哈尔滨学院报,200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