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调和——张爱玲《金锁记》的营构艺术论文

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调和——张爱玲《金锁记》的营构艺术论文

ID:25191330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调和——张爱玲《金锁记》的营构艺术论文_第1页
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调和——张爱玲《金锁记》的营构艺术论文_第2页
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调和——张爱玲《金锁记》的营构艺术论文_第3页
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调和——张爱玲《金锁记》的营构艺术论文_第4页
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调和——张爱玲《金锁记》的营构艺术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调和——张爱玲《金锁记》的营构艺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调和——张爱玲《金锁记》的营构艺术论文..毕业摘要《金锁记》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刻画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故事,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命运变化的地方做传神描绘,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它借鉴现代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以及具有通俗意味的新文学作品的同时,融入了外来小说技巧和现代派的手法,堪称中国旧小说与西方现代小说的调和。关键词《金锁记》侧面描写矛盾冲突传神描绘《金锁记》是张爱玲女士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

2、中篇小说”。《金锁记》何以能获此殊荣?笔者以为,其魅力主要来自作品的叙述技巧及其营构艺术。应该说,无论是作品的叙述技巧还是其营构艺术,..毕业都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金锁记》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侧面描写的手法,另一方面又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塑造了鲜明的意象,在传统故事中揉合进新的因素,在弥漫着腐朽气息的封建大家族中,展现被扭曲的人格,既是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批判,也是对封建礼教的摧残下的人性批判。中篇小说具有长篇小说的容量、短篇小说的凝练,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首先,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

3、响很大。从表现技巧上说,《金锁记》明显受《红楼梦》的影响,人物描写多是侧面描写。如,小说一开端并不直接写七巧,而是通过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以及大奶奶和三奶奶的背后冷言闲语来写。先是在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中道出了七巧的出身,然后再借大奶奶和三奶奶的背后冷言闲语,交代七巧在家族中的低劣地位,以及因她直言直语的个性而被大家瞧不起的尴尬境地,乃至姜府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这和《红楼梦》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其实这种侧面交代的方法在小说中应用得很广,最妙一笔是在后面,当写到七巧约准女婿童世舫

4、见面,要拆散他们时,张爱玲写到:在童的眼中,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在童的心中,印象是“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子”。而小说在写七巧老年的时候,一处都没有正面刻画七巧的形象,全是别人眼里的七巧的形象,全是侧面描写。其次,七巧的悲剧命运则是通过一系列的矛盾揭示的。小说也是通过一系列的戏剧冲突牢牢抓住读者的心的。作品一开始,就把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置身于封建大家族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矛盾,也是人物不幸的命运的开始。然后作品再通过七巧和妯娌间的矛盾、七巧和三爷季泽的矛盾、七巧和儿女们的矛盾,一幕幕展开

5、矛盾,在新颖别致的意象营构中展开矛盾。张爱玲在《金锁记》中营构的最鲜明的意象就是月亮,作品中张爱玲不断提到“月亮”,月亮不仅是苍凉、寂寞的象征,而且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一个意象,同时还是人物内心变迁的见证。不仅不同的人不同时期看到的月亮不同,他们的感受也有不同。如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象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的时代没落的家族;“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象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是七巧眼中的月亮;“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

6、里无云,象是黑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儿媳芝寿眼里的月亮。小说情节的关键时刻、人物命运的重要关头,月亮的意象都会出现,甚至与人物同喜同悲,这绝非是作者的无意之笔,而是她的刻意营造。她对于意象的选择往往以表现人物心理为依托,同时,这些意象也暗示了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同一意象的不同转换间接构成叙述中的不同层面,充满了象征意味。月圆月缺、形态各异,月亮不仅是人物内心的展现,也是人物命运的象征。月亮的意象在小说的结尾重又出现,强调了悲剧的深刻性和一贯性、彻底性。全篇九处写到月亮,有些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有些则浓墨重彩

7、,精雕细琢,《金锁记》把月亮这一意象发展到了极致。此外,《金锁记》刻画人物也是别具一格。写人物,《金锁记》不绘肖像,不写言行,而是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命运变化的地方做传神描绘。如小说最后写到,七巧把手上的镯子往手臂上推,那镯子在年轻圆润的时候是丝毫推不上的,可是到了老年,油尽灯枯,镯子能一直推上腋窝,这金镯子好比一把枷锁,三十年的压抑和苍凉无奈,就在这一推之间,纤毫毕现,实在是点睛之笔!而对七巧性格的描绘也颇富特色,如写七巧表面泼辣强悍,对人极不信任,但骨子里还是向往着幸福,她在寂寞的时候时常想起昔日和自己打情骂

8、俏的猪肉贩,甚至,她大胆追求着三爷季泽。而晚年的七巧不断的和自己儿女争斗,其实这正是她一生不幸的反映。她故意气死儿媳,因为在他们身上她找到了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们的性生活,因此近似变态地加以报复,这正是因为她没有得过幸福的性生活;她拆散女儿的婚事,是因为她曾被自己所爱的男人欺骗,因为她对男人一律敌视的态度。通篇读来,七巧种种变态行经确实让人感到厌恶,然而也会让人产生一种透彻心骨的苍凉的悲哀和同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