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制取氧气 (1)

3.2制取氧气 (1)

ID:25191416

大小:1.30 M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3.2制取氧气 (1)_第1页
3.2制取氧气 (1)_第2页
3.2制取氧气 (1)_第3页
3.2制取氧气 (1)_第4页
资源描述:

《3.2制取氧气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制取氧气(1)主备:审批: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2.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的注意事项。4.学会使用集气瓶、量筒、水槽等常见的化学仪器,规范学生的一些实验操作行为。【学习重点】1.本节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2.分解反应。【学习难点】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理解。【知识复习】1.写出木炭、铁丝、铝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2、,并在后面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碳:铁:铝:2.什么是化合反应?它的通式可表示为?3.试举出氧气的一种用途。【知识过渡】1.上一节课我们用到的氧气,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2.既然氧气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们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呢?这一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自学探究】1.实验室用分解溶液的方法可以制得氧气。本资料来源于教师身边的文库------教育文库http://www.jywk100.com2.把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有双氧水的试管上方,该木条能复燃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3.把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有二氧化锰和双氧水的试管的上方,该木条能

3、复燃吗?给反应完以后的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又能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讨论与交流】1.比较上述几个实验,说明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需要什么条件?2.上述3可以重复多次使用,而且如果实验前称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再称量,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改变。根据这一事实,你对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有什么看法?【解释与结论】一、1.综合以上分析及实验,我们发现,过氧化氢在有二氧化锰存在的前提下,能分解放出氧气。二氧化锰能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但它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说明它本身没有分解。化学上把这种在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

4、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的物质叫作催化剂(或触媒)。催化剂起催化作用。2.对催化剂的理解是“一变两不变”。其中的一变:指: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两不变:①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②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3.过氧化氢的分解用文字表示如下: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2O)(O2)4.可将上述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1.实验装置2.实验操作步骤: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先在锥形瓶底部加入二氧化锰然后由漏斗加入过氧化氢3)收集氧气: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本资料来源于教师身边的文库------教育

5、文库http://www.jywk100.com点燃【师生探究,合作交流】1.把上面的变化和镁+氧气氧化镁作比较,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目来看,它又有什么特点?(反应前有几种物质,反应后有几种物质)2.你能试着总结一下这类反应的通式吗?3.在化学上把这类反应叫做:反应。它是由物质生成或其它物质的反应。[巩固练习]点燃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只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点燃①镁+氧气氧化镁②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通电③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④水氢气+氧气2.下面甲、乙两图都是实验室用过

6、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是比较甲、乙两图在收集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二者所使用的漏斗有什么不同?但它们相同的地方是:①反应原理②都在漏斗中装入,在锥形瓶中装入。③都是体和体的反应,且反应加热,即都是型。甲乙【归纳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自己试着总结一下:[延伸拓展]下面的装置图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是分析,注射器中应该装的药品是,试管中装的药品是。写出这一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本资料来源于教师身边的文库------教育文库http://www.jywk100.com。会写化学方程式的同学请把它写在后面(要相信自己),使用该装置的优点是:[今日作业]第78

7、页习题3.2:3、5【课后记】【改错栏】【家长意见】____________(签字)______月______日本资料来源于教师身边的文库------教育文库http://www.jywk100.c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