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

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

ID:25192810

大小:6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8

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_第1页
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_第2页
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_第3页
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_第4页
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实施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它是高等院校与社会经济相结合,在学术环境与产业环境中通过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三方面的结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研合作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热情和主体意识这一现实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建设性对策。【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

2、育对策1引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课堂教学,还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社会实践、工作现场的实际训练,通过行业企业这一重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使其完成知识、技能的建构。因此,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主体,高职院校与相关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在互利双赢的原则基础上,积极探索合作培养人才的高效运行机制,探索产业界与高职院校深层次合作的形式与途径,使人才培养成为双方合作的最稳定、最基本的形式和自觉行为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

3、养目标,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速度,效率弥补我国高技能紧缺人才的缺口,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这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的要求。但是,行业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热情,成为制约这一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症结所在,也是高职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国家政策措施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倡导和支持

4、企业参与合作教育还只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在政府出台的大量相关政策文件中,提倡高职教育走产学合作之路的不少,但是与这些文件精神相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实施细则却很缺乏,致使政府的倡导无法通过具体的政府行为来实现。例如,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都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有一系列明确的要求。但是,对于很多涉及如何激励企业积极性的具体问题,如,怎样减免参与合作教育的企业的税收,减免比例怎样确定等的具体实施办法

5、,以及很多类似的政策措施,都还处于一个起始阶段。一些地方性的法规政策更是如此,切合地区高职院校和企业实际特点而由政府出台的有关鼓励产学合作的政策法规、实施细则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当地经济建设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更不利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高职院校内部存在问题首先,高职院校存在认识误区。面对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许多高校仍然抱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观念,不主动出击,坐等企业上门,不了解用人市场的需求变化,“闭门造车”,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社会人才需求严重错位,生产的“产品”既不适销,也不对路。其次,定位不明确。一些高职院

6、校倾向于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或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这固然有利于为学校争取更多的教育投资,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层次和学校的知名度。但这样的企业毕竟占少数,他们选择合作院校也会有很多条件限制。而我国大量正在崛起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兴的民营企业,才是当前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需求者,也是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最大、最有潜力的群体。第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目前,我国仍然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定位模糊、办学无特色,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模仿普通本科院校教学,所培养的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应有的职业技能,一线工作能力欠缺,使高职教育的社会口碑受到一定

7、影响,这是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合作热情反映平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成本收益的影响从本质上看,成本收益是影响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最主要因素。企业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独立经济实体,独立成本核算是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战略的重要依据。当前,企业面对人才需求,一般会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培养,或者委托、参与培养机构培养;二是直接引进,即通过人才市场选聘。两种方式都将产生一定的成本,这种情况下,成本收益分析成为企业做出选择的重要工具。如果要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纳入企业计划,企业必须对它的相关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或估算,并将其结果与直接引进人才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对

8、比,从中挑选最有效率的一种方式。从这个角度看,目前企业缺乏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选择合作培养方式的成本过高,或者该方式使企业获得的收益不能补偿人才培养的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国有企业现已基本实现了从原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