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完整课件

中医学基础完整课件

ID:25193570

大小:7.02 MB

页数:673页

时间:2018-11-17

中医学基础完整课件_第1页
中医学基础完整课件_第2页
中医学基础完整课件_第3页
中医学基础完整课件_第4页
中医学基础完整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基础完整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学基础第一篇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学发展简况2、了解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外医药交流简况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关于医学的几个概念1、什么是医学2、什么是西医3、什么是中医第一节中医药的起源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逐步认识了疾病,掌握了防治疾病的方法。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一、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先秦及汉代,它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2.《难经》---成书于战国时代,在脉诊和治疗学方面有新的发展。3.《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著

2、。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纲领。4.《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战国时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第三节中医学发展简况一、基础医学1.隋代医家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对病因和症状的论述作出了重要贡献。2.晋代医家王叔和著《脉经》,对脉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3.宋代医家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病因学说作出了贡献。4.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从正、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震亨,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二、临床医学1.晋代医家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及宋代王惟一著《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对针灸疗法有显著的发展。2.唐代医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对临床各科

3、及养生疗法有显著的发展。3.宋代医家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对妇产科有显著的发展。4.宋代医家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对儿科有显著的发展。5.明代医家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对外科有显著的发展。6.明清温病学家创立温病学派,对传染病(温病)的发展有显著的贡献。三、中药学1.南北朝时代医家著《炮炙论》、《神农本草经集注》,对中药学有显著的发展。2.唐代医家编著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收药物844种,图文并茂。3.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分16纲、60类(目),附方11000多首。对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四、方剂学1.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4、载方112首,为《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人称之为“方书之祖”。2.晋唐医著《肘后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对方剂学有显著的发展。3.宋代医著《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方剂学也有较大发展。4.明清时期,方剂学从制方到方论,从分类到方歌都有很大的发展。代表作有:《医方考》、《新方八阵》、《医方集解》、《汤头歌诀》、《古今名医方论》、《普济方》等。5.新中国成立后,方剂学的发展更加迅猛,代表作有:《方剂大辞典》等。第二章中医学与古代哲学[目的要求]1、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2、熟悉阴阳和五行的基本概念。3、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

5、应用。第一节阴阳学说概说1.阴阳的概念2.阴阳的归类划分的规律1.阴阳的概念【内涵】(1)阴阳是指宇宙物质世界两种不同性质的气。(2)阴阳是描述相互关联事物特性的一对哲学范畴。【外延】运动的、温热的、明亮的、向外的、上升的、兴奋的……——属于阳。静态的、寒冷的、晦暗的、内向的、下降的、抑制的……——属于阴。阴阳归类举例阳天火男昼上外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或功能。阴地水女夜下内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或功能。2.阴阳的归类划分的规律(1)同一事物的阴阳二气或同一范畴的阴阳双方,其各自属性是绝对不变的---绝对性(2)阴阳的归类划分必须在同一事物或同一范畴中--

6、-相对性(3)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决定了其阴阳二气或其范畴亦随之无限---无限可分性《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关系)(1)阴阳的互根互存(2)阴阳的对立相反(3)阴阳的制约消长(量变)(4)阴阳的相互转化(质变)(1)阴阳的互根互存※在物质上:同属于一事物(物质)的阴阳两种不同性质的气是相互依存,是互根为一体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在哲学范畴上:同一范畴内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例如:上下、内外、左右、寒热……(2)阴阳的对立相反※在物质上:阴阳二气的功能特性、作用趋向

7、对立相反。例如:阴内聚、成形;阳外趋、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在哲学范畴上:同一范畴内的两个方面其特性相反。例如:上下、内外、左右、寒热……(3)阴阳的制约消长属于同一事物(物质)的阴阳二气不仅相互依存、趋向相反,而且相互制约、变化消长以维持相对平衡。即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失于制约消长则该物质将发生变化,当阴阳离决,则该事物将发生质变而不复存在。阴阳消长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