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综合实践浓浓粽香情

四年级综合实践浓浓粽香情

ID:25205253

大小:5.40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1-18

四年级综合实践浓浓粽香情_第1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浓浓粽香情_第2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浓浓粽香情_第3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浓浓粽香情_第4页
四年级综合实践浓浓粽香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综合实践浓浓粽香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端午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吉祥!简介端午,另有端阳、端节、端五、重五、五月节、女儿节、浴兰节等说中称呼,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据学者研究证明,端午节俗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存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久远的历史,醇厚的民俗风情,独特的民族意蕴,使得端午节的文化影响跨越了地域条件和民族文化的种种差异,被东亚许多国家地区广为接受。例如,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便是来源于中国的端午节。名称由来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

2、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

3、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龙舟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名称由来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

4、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菖蒲节: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起源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有四种:一、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二、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

5、三、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四、说端午节源于夏至(详见刘德谦《“端午”始源又一说》)。1、纪念屈原说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传说屈原

6、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楚国人

7、,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

8、--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