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探讨

互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探讨

ID:25211491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8

互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探讨_第1页
互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探讨_第2页
互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探讨_第3页
互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探讨_第4页
互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互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互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探讨互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探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整个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互助县的基本情况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河湟谷地,距省城西宁31公里。地处祁连山脉东段南麓,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错嵌接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互助县总土地面积513.6万亩,平均海拔2700米。年平均气温3.5℃,属大陆寒温带气候,春季干旱多风,气温上升缓慢,夏季凉爽,秋季雨量集

2、中,冬季寒冷少雪,全年平均降水量534.2mm。县辖19个乡镇294个行政村,总人口38.74万人,有汉、土、藏、回、蒙等12个民族,其中土族人口6.9万人,占总人口的17.8%,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  全县有耕地109.8万亩,人均3.1亩,农业人口34.96万人,占总人口的90.2%。至2011年底,全县实现县内生产总值55.7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7.38亿元,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32元,全县粮油综合产量达26.9万吨,实现种植业产值14.2亿元,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农村面貌不断改善。  二、互

3、助县近几年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项目的情况  互助县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青海省林业建设重点县。2012年6月,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批准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本文由.L.收集整理点县。为了充分挖掘林业的巨大潜力,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互助县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为内容,并把村庄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采取奖励等引导措施,鼓励农户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各村森林覆盖率80%以上,把互助县农村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农村。为实

4、现这一目标,互助县从2009年开始,连续四年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项目。  绿化建设以村庄道路、庭院、休闲广场绿化为主,2009~2012年共完成威远镇等18个乡镇5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工作,共栽植苗木709752株;总投资1056.75万元。树种有祁连圆柏、青海云杉、青杨、河北杨、新疆杨、旱柳、金丝垂柳、垂榆、油松、紫丁香、榆叶梅、珍珠梅、连翘等。  三、互助县在实施新农村社会主义绿化建设项目的几点做法  1.绿化的主要内容  新农村的绿化以各村三旁(村旁,宅旁,路旁)为中心,选择宅旁院落、房前屋后、主干道、门前巷道、村旁为栽植区。以宅旁院落、房前屋后

5、易成活,好管护的小地块为重点,绿化着重体现美化环境。村庄道路绿化包括环村路和主路。环村路是每个村生产和生活及与外村之间联系的主要通道,也是村民主要的生活场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路是村庄内村民的主要的生活场所,主要是村民与村民之间联系的主要通道。环村道路的绿化着重体现林荫大道,绿树成荫,经济实用的特点。村庄道路设计以高大的乔木树种新疆杨、旱柳、河北杨、垂柳、圆柏、云杉为主,配以丁香、黄剌梅、榆叶梅、珍珠梅、连翘等花灌木,主要以既能体现美化村庄,改善人居环境,又能发挥森林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庭院绿化主要偏重森林的防护功能,在现有村庄周围和群众的庭

6、院、房前屋后、门前巷道进行绿化,设计以圆柏、榆叶梅、丁香、珍珠梅、黄剌梅等树种为主。休闲文化广场绿化主要为各建设村的办公室、老年活动中心、学校和幼儿园等群众活动场所,主要树种为垂柳、垂榆、圆柏、云杉,旱柳、新疆杨、珍珠梅、珍珠梅、丁香等,主要以这些活动场所的具体的规划为主进行绿化。  2.设计的原则  为了使新农村绿化工作取得实效,绿化成果得到巩固,在进行新农村绿化项目的设计及实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2.1因地制宜,搞好调研规划工作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按照省、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的要求,提早动手,结合各村实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村干部一道对所有道路、宅旁进行

7、全面设计并事先打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村布局形式和农民喜好,以及道路硬化等具体情况,与各村干部见面座谈,做到因地制宜,创造合理而多样的配置,应以人居环境为重点,以自然村落为框架,以自然院落为单位,充分衬托出农村绿化的大背景,体现农村景观和田园风光,形成不同的农村地域特色。塑造富有当地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紧密与自然结合在一起,统筹布局,与自然环境之间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2.2绿化与群众意愿结合  绿化是对农民群众生活空间的美化,绿化要符合农民群众的种植习惯和农户意愿,将农民群众的原始审美观与现代美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其绿化美化的积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