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内科治验4则论文

半夏泻心汤内科治验4则论文

ID:25212431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7

半夏泻心汤内科治验4则论文_第1页
半夏泻心汤内科治验4则论文_第2页
半夏泻心汤内科治验4则论文_第3页
半夏泻心汤内科治验4则论文_第4页
半夏泻心汤内科治验4则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半夏泻心汤内科治验4则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半夏泻心汤内科治验4则论文.freelin,律齐。诊断:心悸,证属脾虚湿阻,上热下寒。予辛开苦降、健脾化湿之法。药用黄连10g,黄芩10g,莲子心6g,法半夏10g,党参12g,干姜8g,薤白10g,枳壳10g,炒白术12g,茯苓15g,石菖蒲10g,远志10g,砂仁6g,炙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2005年4月22日二诊:诉服药后心悸未作,胸闷、头晕明显减轻,睡眠好转,仍全身倦怠,腹胀,便溏,日2次,时发心胸烦闷,汗出,舌淡红,苔淡黄腻,脉沉细。药用:黄连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干姜6g,党参12g,焦栀子9g,淡豆豉10g,炒白术12g,茯苓15g,薤白10g,白豆蔻

2、(后下)6g,石菖蒲10g,远志10g,甘草6g。继服7剂后,心悸未作,诸症基本消失,未连续服药。2005年5月9日三诊:近日心慌又作,有空虚感,胸憋,脘腹胀闷,口干苦,纳可,大便溏,日2次。近日心电图示:ST-T改变,室早。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数。脉证仍为上热下寒之象,治疗仍以辛开苦降、和中化湿之法。药用黄连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干姜6g,莲子心6g,党参12g,茯神15g,石菖蒲10g,远志10g,白豆蔻(后下)6g,生地黄15g,当归15g,炙甘草6g。继服7剂,病情基本稳定。按:本案以“心悸”为主要证候表现,并伴有胸闷憋气、心胸烦热、头晕、失眠、体倦乏力、腹胀便溏等。其发

3、病机理为脾气素虚,中州不运,升降失常,湿(痰)浊内生,阻于中焦,蕴而化热,湿(痰)热扰心,而致心悸,符合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另外,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亦有痰饮导致心悸的论述,元代朱丹溪在此基础上亦提出心悸当“责之虚与痰”的理论。故治疗当辛开苦降、健脾化湿、宁心安神并举。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收到满意疗效。此与痞证症状不同,而病机相类,故治疗方法基本一致。2失眠、焦虑案例2:患者,女,55岁,大学教师,2005年11月10日初诊。4年前(绝经期阶段)出现睡眠多梦,恶梦连连,睡梦中常出现面部剧烈抽动,随之即醒,醒后恐惧,难以入睡,伴情志抑郁、烦躁。某医院诊为“焦虑症”,曾予口服百忧解每晚1片、依

4、舒佳林早晚各1片,服药1年多来,症状无明显改善,仍睡眠差,恶梦多,心情郁闷,烦躁不安,睡中面部抽动,每夜1~2次,有时更多,纳食欠佳,脘腹胀满,大便粘滞,1~3d一行,头晕昏沉,心慌,烘热汗出,咽干口燥,形体消瘦,面色晦黯,舌黯红,苔白、中根部淡黄略腻,脉弦细滑。诊为“失眠”,证属痰热阻滞,扰动心神。治以清化痰热、升清降浊、宁心安神。药用黄连10g,黄芩12g,法半夏10g,干姜8g,太子参15g,枳实10g,炒白术10g,石菖蒲10g,远志10g,夜交藤2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茯神20g,生地黄12g,炙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2005年11月18日二诊:药后睡眠好转,未

5、做恶梦,未出现面部抽搐等症状,诸症皆减。近日因家务劳累,复感头昏,腹胀,大便粘滞不畅,每日一行,舌黯红,苔淡黄略腻,脉细滑。药用:黄连10g,黄芩10g,炒栀子10g,法半夏10g,太子参15g,干姜8g,知母10g,炒白术10g,枳实10g,石菖蒲10g,远志10g,夜交藤15g,茯神2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炙甘草6g。继服7剂。2005年11月25日三诊:睡眠明显好转,未出现面部抽动,仍多梦,但无恶梦,头昏明显好转,仍有烘热、汗出,纳食可,大便基本正常,舌黯红,苔微黄,脉细滑。继以上法加滋阴敛汗之品。黄连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干姜6g,太子参15g,炒栀子9g,炒白术

6、12g,枳实10g,知母10g,五味子10g,山茱萸15g,石菖蒲10g,远志10g,夜交藤15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甘草6g。继服7剂。2005年12月2日四诊:近1周自行将百忧解减至隔日晚半片,依舒佳林减至早晚各1/4片,诸症减轻,出汗减少,仍睡眠有梦,但无恶梦,近3d头痛,枕部疼痛明显,恶心不吐,纳可,大便正常,舌黯红,苔白略腻,脉细缓。以上方加减,继进14剂而愈。按:本案主要表现为失眠、焦虑,并伴有中焦症状。析其机理乃中州不运,升降失常,痰湿阻滞,扰动心神,加之绝经之时,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不入阴所致。中医认为阳入于阴则寐。故治以升清降浊、清化痰热、平肝潜阳为法。药用半夏泻心

7、汤加减,辛开苦降,调理枢机,以和阴阳,而治其本。药后使中焦调畅,痰消热清,阴阳交通,心神自宁。3汗证案例3:患者,男,27岁,外地来京工人,2006年11月2日初诊。出汗3~4年,并逐渐加重,日间自汗,动则益甚,夜间盗汗,烦躁失眠,口苦咽干,畏热喜凉,易疲倦,早泄,有时阳痿不举,脘腹胀,纳食可,大便粘滞不畅,3~4d一行,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滑。患者平素饮酒,喜食肥甘厚味。辨为湿热内蕴,阴阳失调。治拟辛开苦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