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现状的思考石小林

对学生现状的思考石小林

ID:25217056

大小:60.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对学生现状的思考石小林_第1页
对学生现状的思考石小林_第2页
对学生现状的思考石小林_第3页
对学生现状的思考石小林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学生现状的思考石小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初中学困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正宁三中石小林学困生,简而言之,就是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目前,每所学校都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学生。他们的存在,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扼制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我们学校也例外。以我所代的初二级为例,全级共有学生一百四十八人,依据中考成绩及根据我的调查,属于学困生的人数达三十三人,占全级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二点三。这样一个比例,让任课老师感到十分困惑,给教学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下面我具体谈一谈学困生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的途径,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一、通过我的长期观察,了解学困生有以下共

2、同特点和表现:(一)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视学习为负担,认为上学是家长的意图。没有成才欲望,志向水平低,抱着混学的态度。四班有一个学生,以前喜欢留长发,走路时把头时不时地往后一甩,自己感觉很潇洒、很酷。平时上课不捣乱,也不听讲,不交作业。多个老师与他进行交流,他说,自己实在不想在学校待下去了,只是因为自己的身份证让家里扣着,要不然,早就外出打工了。(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马马虎虎,不预习、不复习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不求甚解,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讨论不发言,也

3、不动手记录,神情木然,跟不上老师的思维,书面作业以抄袭为主,考试时试图作弊。4(三)情感、意志缺失,他们存在自卑感,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永远也学不好,有的不听从老师教诲,甚至与老师持对立态度。他们缺乏学好的信心和意志,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产生消极情绪,以至放弃学习,特别是连续几次学习成绩过低,便认为学好无望,彻底消除了学习上的积极性。二、原因: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概括起来,有三点:(一)学生自身因素。我们知道,在认识和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智商、情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认知的数

4、量和质量,学困生的确有这方面的差异,同样一个问题,老师讲过之后让所有学生去完成,但学困生就是没办法解决,尽管他们也去努力,结果最终是失败的。他们情绪低落,对上课、完成作业、对和同学们讨论不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完成这一切。他们有自卑感,也有虚荣心。(二)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紧密配合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农村学生这一块严重的缺失,家长外出打工,创业挣钱,把子女的教育、学习上的辅导重任交给了学生的爷爷、奶奶来承担,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爷爷、奶奶的管教不服,尤为严重的使他们对孩子的

5、学习、在校纪律表现一概不知,更不要说对学生进行辅导。(三)老师因素。①4教育方法失当使部分学生落入学困生。亲师信道,厌师则厌学,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尤其是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更是如此。可老师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过多的批评、过多的责备,让学生心理蒙上阴影,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厌师厌学的局面。②老师讲课节奏过快,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赶进度,担心学生学不了、考不好。因此,讲课速度快,常常拉着学生跑,学生思考问题时间太短,跟不上节奏就只能当听众或观众了。③

6、老师起点偏高,挤出学困生,老师希望自己的每一位学生都聪明、勤奋、好学,却忽视了每一位学生都有差异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而制定同一教学目标,提出同样要求,布置同样作业,起点偏高,那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相对较弱的一部分学生,由于常常达不到目标,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从而沦为学困生。三、解决途径:针对学困生目前的现状,作为老师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群体,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从学习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增强学习信心,重新找回自我。帮助学困生,就是在提高教学质量。这里仍以初二级为例,本期开学初,为了

7、改变学困生状况,经初二年级组全体老师讨论,制定了学困生转化方案,具体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学习方面,班上将学困生分在不同的学习小组,以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实现学生关于各科任老师对本学科的学困生进行帮扶,确定帮扶对象,利用课余,单个辅导,实现了师生联手,作业设置发层次进行,对学困生降低作业难度,从基础着手。定期和学生进行谈话、交流、了解学生生活学习情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通过以上耐心细致的工作,初二级学困生的人数有了明显减少,本期中期考试中,学困生的进步很大,先后有9名学困生荣获学习进步奖。4(

8、二)和学困生家长经常联系。加大家庭对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力度,通过这一工作部分学家长已清醒地认识到孩子的“前途”比“金钱”更重要。改变了“亲情不够金钱补”的错误做法,能紧密配合班级工作。总之,通过对学困生现状及形成原因的分析,对学困生的了解,也知道他们希望自己学好,变成优秀学生,为此,广大学困生和老师们,都积极地行动起来,实现互动,建立学校、班级、家庭三结合的主体教育网络,形成合力,发挥群体力量,为学困生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