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论文

山药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论文

ID:25218817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山药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1页
山药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2页
山药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3页
山药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4页
山药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药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药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论文.freel2左右,此后由于山药病害的发生,其产量和质量受到极大影响,种植面积下降60%以上,因此,山药病害防治迫在眉睫。1山药病害种类1.1炭疽病(Gloeosporiumpestis)(1)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危害其他部位。病初叶脉上产生褐色下陷斑,中央色浅,潮湿时轮生粉红色胶粘质小点,渍状病斑,.freeldioscoreae)(1)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初期叶面呈绿斑,背面病斑多角形,淡黄色,无明显边缘,直径3~6mm。斑内生多数白色至黄色小点,初在表皮下,后表皮破裂成白色粉末状。后期扩大变褐色,有暗褐色边缘。叶片上黄枯,有时病斑形成穿孔。(2)发病环

2、境及条件。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7—8月多雨、高温、缺肥、管理粗放、生长衰弱、偏氮田易发病。1.3斑点病(Phyllostictadiocoreae)(1)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病斑圆形或多角形,褐色,有明显边缘,内生小黑点。(2)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分生苞子器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生长衰弱、多雨高温、潮湿田有利发病。1.4灰斑病(Ccercosporadioscoreae)(1)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初产生淡黄色小斑,后扩大成褐色椭圆形,无明显边缘大斑。叶背面紫灰色霉层。(2)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丝体在残体上越冬,高温多雨易发病。1.5黑粉病(Urocystisdiosco

3、reae)(1)症状。发病部位在叶脉或叶柄上,初叶脉或叶柄皮层下生出灰褐色疣形斑,被组织所包围,可引起畸形,后表皮破裂,露出黑色粉末。(2)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孢子团在土壤中越冬。墒情不足,整地粗放田易发病。1.6白锈病(Albugoipomoeaepanduranoe)(1)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可危害叶柄。叶片上初现淡黄色斑点,叶背面相应生白色粉状疱疹,破裂后散出白色粘滑有光泽粉状物,重时叶片畸形枯黄,叶柄肿大。(2)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卵孢子在土面病残组织上越冬。春秋长期低温多雨发病重。1.7茎腐病(Rhizoctoniasolani)(1)症状。主要危害块茎,发病初地上茎部地表处出

4、现褐色不规则的斑点物,发病后期斑点逐渐扩大成深褐色长圆形病斑,病部有凹陷,严重时地下茎干缩,并有淡褐色丝状霉点出现。(2)发病环境及条件。重茬及施入未腐熟带菌有机肥、高湿多雨、田内积水、土质粘重、通透性差的田块易发病。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或病组织上越冬,存活期长达3年。1.8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arenaria)(1)症状。受害块茎表面呈暗褐色,无光泽,大多数形成畸形,在线虫侵入点附近起肿胀,并出现很多直径2~7mm的虫根结,严重时虫根结愈合一处,根系产生米粒大小根结,剖开病部能见到乳白色线虫。发病后山药长势变弱、叶片变小直到发黄脱落。(2)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卵及雌虫在

5、土壤中、种薯上及残留根结内越冬,地温14℃以上孵化开始侵染危害,地温25℃以上土壤湿度40%、重茬、沙质田发病重。1.9山药根腐线虫病(Pratylenchusperans)(1)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发病初危害种薯幼根幼茎,后期危害山药块茎。根系受害表面出现水渍状暗黄色伤口,后变黑褐色缢缩点。块茎受害,先出现浅黄色点状物,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内部则为黑褐色海绵状物。(2)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卵及雌虫在土壤中及薯上越冬,13℃以上卵孵化,重茬、土壤粘重田发生严重。2综合防治措施(1)收获后及时收集病残体及落叶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病源1。芦头在栽种前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800倍

6、液及1∶1∶120波尔多液浸渍5min消毒。(2)轮作倒茬。注意选地和遇雨及时排水降湿,科学施肥,增磷补钾,多施有机微生物肥2。(3)发现病叶立即摘除后,炭疽病用1∶1∶120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80%碳斑轮克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50%退菌特、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叶面及茎部喷洒,7d喷1次,连喷2~3次。褐斑病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叶面喷洒。斑点病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250g/hm2,对水750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大佳好可湿性粉

7、剂600倍液叶面喷洒。灰斑病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叶面喷洒。(4)有黑粉病发病史的田块严禁施用混有病孢子而未经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栽前芦头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种浸5min后晾干栽种3。(5)白锈病发生田块注意早春及秋末及时中耕松土,撒施草木灰,提高地温。发病初用1∶1∶12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80%代森锌可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