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ID:25224242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第1页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第2页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第3页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第4页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小学科学课应在实验教学中迸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体现“立足于做,突出实践性;着重于思,注重启发性;着力于放,体现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一、精心准备,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是通过操作实验器材来实现的..,实验器材必须合理地精心准备和选择,使其具有一定的结构。学生运用所选材料进行实验,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与规律,归纳出科学概念。如教学《磁铁》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磁铁性质,我把学生分为两个实验组,每组选择的材料不同,其达到的效果明显不同。第一实验小组选择的是磁铁、

2、铁片、铜片、铝片、塑料片;另一组选择的是磁铁、铁片、回形针、大头针、图钉、铜片、铝片、塑料片、小木头、小石子、玻璃、橡皮、布条等。由于儿童的认识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第一组选择的材料中,具体的同类(铁制)材料只有一块铁片,无法从同一类的材料中找到“磁铁能吸铁”这一规律;第二组选择的材料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不仅具有典型性,更具有科学性,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是一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因此,教师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有效过程。只要我们用点心思花点时间,就能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获取大量的优秀实验材料。二、注重

3、启发性,理清思路,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如教学《杠杆》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理清思路的:师:刚才大家都做了用杠杆撬重物的实验,大家有什么感觉?生:我轻而易举地把我提不动的重物撬起来了。师:大家再做撬砖块的实验,要求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用小拇指用力压杠杆,你有什么感觉?生:支点向力点方向移动时,感到吃力;支点向重点方向移动时,感到省力。师:使用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你能准确地说清楚吗?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吗?弄清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生:用杠杆来做实验。师:用杠杆怎样做实验呢?生:沿着杠杆的中心点,用细绳吊起来,并在杠杆上挂上

4、钩码.师:这样行吗?生:应该让杠杆平衡。师:杠杆两边挂的钩码各表示什么?生:杠杆左边挂的钩码表示重物,右边挂的钩码表示撬起重物所用的力。师:也就是说在这个杠杆的装置中,只要用一个钩码的力就能提起两个或更多个钩码的重量。除了这种表现方式外,还有其它表现方式吗?通过引导,学生理清了实验思路,明确了实验目的。实验怎么做?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得到了培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得到了磨练。三、分析事实,归纳总结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收集事实,通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思考和分析,发现和认

5、识规律。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到足够的感性认识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产生的想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辨别是非、形成共识、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形成科学概念。如学习《杠杆》一课时,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下表的实验数据:序号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格)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格)物重(个)拉力(个)125522136233113442125331165522教师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到本质的揭示:支点到重点的距离与支点到力点的距离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物重与用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物重与用力的这种关系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分析,

6、水到渠成地得出了杠杆平衡的规律。学生对结论也不感到深奥,更不需要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在抽象加工过程中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得到了锻炼,达到了观察实验的目的。四、大胆放手,体现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创新实验实验课重在学生自主地操作活动,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探索知识、领悟科学的真谛,这就要求教师放手,不“放”何来自主?学生的知识、能力、对学习的情感态度,都是通过他们亲身卷入实践活动才能形成的。教师放了手,学生处在主动地位,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实验、描述、整理、加工事实材料,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都有了。如在教学《物体

7、的热胀冷缩》时,让学生自主选用各种器材,运用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设计实验并操作,学生不仅完成了教材中的实验,还想出了与教材不同的实验方法。他们认为:在试管里滴几滴红墨水,操作起来较难,不易使试管内外空气隔绝。有的学生竟然想出用气球套在烧瓶口上,把烧瓶放在热水中加热,气球渐渐地膨胀起来,将烧瓶移到凉处,原来已充气的气球就慢慢瘪了。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在“观察——猜想——思考——得出结论”这一活动中,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得到了培养。总之,只要我们按照创新发明的客观规律,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

8、视野,充分利用各种内、外部条件,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创造发明,就会使他们成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