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ID:25225890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9

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_第1页
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_第2页
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_第3页
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_第4页
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代谢组学是一门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大都是相对分子质量1000以内的小分子物质。中医证候是通过中医四诊获取的基本信息,概括人体在病程中某一时间段的病理状态。因此,通过祖国医学对人体所处证候的分类研究,用代谢组学方法对生理病理信息进行分析,认识人体的状态特征,从更深层次沟通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是实现中医学证候.LS)、核磁共振谱(NMR)、红外光谱、电化学检测等都

2、被广泛应用于代谢组学的研究中。其中,色谱-质谱联用、NMR成为最主要的测定方法。黄强等[6]概括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代谢组学中的广泛应用,分别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毛细管电泳-质谱联(CE-MS),以及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数据处理。危阳洋等[7]基于核磁共振(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甲亢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和尿液特征代谢物。  1.2.3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基于代谢组学得到的海量信息,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非线性映射(NL

3、M)、聚类分析(HCA)、人工神经元网络(ANN)等模式识别技术成为数据分析的主要应用手段。其中,PCA和PLS-DA是代谢组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2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LR)数据表明,RGD组与对照组在主成分分析得分图中呈聚类型分布,两组间未见重叠。RGD组尿样中葡萄糖、氨基酸等明显增加,牛磺酸、氮氧三甲胺等明显减少。长时间给予较大剂量RGD可使大鼠出现虚寒证体征,给药后尿液[1H]NMR谱变化与龙胆寒性作用相关。  2.3寒证与热证  汪江山等[11]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时间飞行质谱(UPLC-Q

4、-TOF)的血浆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疾病分型。结果可明显区分RA的不同病程(稳定期与活动期)和中医特定证候(寒证与热证)等疾病亚型。因此,代谢组学在阐明传统中医理论,促进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2.4血热证  刘卫红等[12]采用核磁共振谱仪技术,分析53例银屑病血热证治疗前后及31例健康志愿者血浆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显示银屑病血热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能被明显区分,银屑病血热证治疗前后也能较好分开。凉血解毒汤能调节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糖脂类代谢,使其代谢网络呈现向正常状态修复的趋势。所以,

5、代谢组学方法能较全面反映生物体的生理病理及代谢状态,并可应用于药效评价研究。  2.5肝火亢盛证、痰湿雍盛证及阴虚阳亢证  陆益红等[13]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辨.LS血清代谢组学的关系。应用GC/MS测定健康人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分析他们的代谢谱后表明健康人与高血压病人血清代谢谱有明显差异,上述三种证型的高血压可被清晰区分,高血压的发展过程也可显示。可见,基于GC/MS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技术在揭示传统中医理论本质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不失为探寻证候物质基础的较适宜手段。  2.6肝郁脾虚证  等[14]探讨慢性

6、束缚应激大鼠(肝郁脾虚模型)的血浆代谢表型改变。经过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血浆1HNMR谱的分析,表明各组大鼠血浆1HNMR代谢谱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可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产物,阐释中医肝郁脾虚证候的生物学本质,探讨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因此,代谢组学分析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医证候学研究方法。  2.7痰瘀证  刘卫红等[15]探讨痰瘀证候的动态演变、时相特点和由痰致瘀在代谢方面的变化。分析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浆1HNMR谱,显示各组大鼠代谢谱各不相同。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不同时点模型组大鼠的代谢谱亦

7、各不相同,表明高脂血症前期以脂质代谢紊乱为特点,随着病程进展,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乙酰糖蛋白出现,说明凝血机制出现异常,同时酮体及乳酸的升高说明脂质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所以,可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痰瘀演变过程特异的标志性代谢产物,以阐释中医痰瘀证候的生物学本质。  2.8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  王广基等[16]基于GC-TOF/MS代谢组学方法,对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全面检测,以探索血浆内源性化合物的差异。结果表明代谢组学方法可区别这两证型冠心病,还可以与健康组明显区分。而且,这两证型间多个内

8、源性代谢物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并与能量、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异常相关。可见,代谢组学的整体数据和标志物信息均显示出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的差异,提示代谢组学所研究的体内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正是中医分型的物质基础。  2.9气虚血瘀证  李林等[17]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方法研究气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