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三作文的几点设想论文

对高三作文的几点设想论文

ID:25234427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对高三作文的几点设想论文_第1页
对高三作文的几点设想论文_第2页
对高三作文的几点设想论文_第3页
对高三作文的几点设想论文_第4页
对高三作文的几点设想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高三作文的几点设想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高三作文的几点设想论文今年高考作文从总体看,佳作不多,问题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个问题。1.抄袭套用:抄袭有关主题的文章,或套用有关小说的故事情节,如《高等教育》、《玉》等。2.偏离题意:把“诚信”理解为“真诚自今年高考作文从总体看,佳作不多,问题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个问题。1.抄袭套用:抄袭有关主题的文章,或套用有关小说的故事情节,如《高等教育》、《玉》等。2.偏离题意:把“诚信”理解为“真诚自信”、“诚恳信念”等。3.无限拔高:把诚信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等牵强联系。4.缺乏思辩:或贬低才学、机敏、健康等来突出诚信,或只讲一点,不及其余,说话绝对。5.立意

2、肤浅:或将材料作扩写或用平庸的材料来说理,如约同看电影守时等,或铺得太开,空洞议论。6.胡编乱造:有的编造名人名言,有的编造名人事例;有的故事既不合情,又不合理,漏洞百出,谎言无稽,如写公司经理为了守信,送粮落水牺牲等。7.材料陈腐:许多考生用“狼来了”、“列宁打破花瓶主动认错”等材料作论据。8.死用材料:或照抄材料,入题太慢;或死扣材料,就事论事。9.文体杂糅:既不像记叙文,也不象议论文,开头提出观点,中间详写事例,结尾空喊口号。10.不善表达:记叙文,多是记叙,少见描写,平铺直叙,句式呆板,用词重复,词汇贫乏;议论文,概念表述不清,议论词不达意,例证冗长无度。这些问题的出

3、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暴露了我们平时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弱点,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我认为高三作文教学必须在下列四个方面作更多的努力。一、提高认识水平——立意高新心里有话要说,笔下才有的可写。要说的内容多,意思对,写出的东西才内容充实,立意正确。对事物有所认识,是“有话可说”的前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话说得正确”的前提。如果缺少这两个前提,写出的文章一有可能“苍白”,二有可能错误。以今年的高考作文为例:先说“苍白”。所谓“苍白”,是对今年的作文话题“诚信”缺乏应有的认识。“自己没有什么可写,不得不去采取别人的材料。”(叶圣陶)今年考生作文采取的“别人的材料”惊人的相似,一个是“守玉

4、”的故事,一个是逃犯的故事,照报刊上原封不动地复述一遍。还有“狼来了”的故事,“站岗”的故事,也都频频被考生征引。如果考生引述这样的故事作为论证的材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全文只是复述这样的故事,那就是照搬别人的创作。今年的话题“诚信”,本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为什么相当数量的考生感到无话可说呢?主要是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够,认识水平上不去,对一个问题没有什么识见,当然只有抄袭别人的故事。再说“错误”。认识水平上不去,还会导致文章立意欠妥。如有考生自拟的作文题目是“诚信,我们被你骗了”;有的立意是“不妨自私一点”“诚信暂可抛,以后还能找回来”;有的这样论述:“我不相信诚信二

5、字,我只相信我自己。”这样的立意,反映了写作者认识水平较差,成绩当然会受影响。由此可见,如果作文训练只抓技巧,布局谋篇,不抓认识水平,是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二、抓好思路训练——内容充实内容不充实,根本原因是上文所说的“没话可说”但是也有打不开思路的原因。话题作文思路的训练,必须要以“化大为小”为突破口。话题只是提供了写作的大范围,作文者必须要围绕话题,充分展开发散性思维,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然后加以比较、选择,确定最佳写作角度。那么,究竟怎样展开发散性思维呢?1.从写作范畴上发散,即考虑写“是什么”或“为什么”,还是写“怎么样”或“会怎样”。如2000

6、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可以发散为以下四种基本角度:①答案的确是丰富多彩的;②答案为什么会丰富多彩;③怎样才能让答案丰富多彩;④丰富多彩的答案会带给我们什么。一篇题为《世界因多彩而精彩》的满分作文就是从第四种角度立意的。2.从定性评价上发散,即在一定条件下,对话题可以言是,也可以言非,还可以作一分为二的评价。如对1999年高考作文的“记忆移植”就可以从以下不同角度评价:①记忆移植是人类的福音;②记忆移植是人类的灾难;③记忆移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另一方面可能是人类的灾难。3.从内涵上发散,即将话题切分为若干个侧面。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就包括以下几

7、个侧面:①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②对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④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此外,还可以从对象上发散,从关系上发散,从原因上发散,从结果上发散,从方法上发散。这里不一一举例了。三、渗透情感因素——真情感人“考试说明”在“基础等级”新增一条“感情真挚”。文章不是无病呻吟的“涂鸦”,而是酸甜苦辣感情的寄托。要让阅卷老师感动,自己首先要投入,要动真感情。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是得高分的主要原因。但是,综观学生的作文,在抒情方面确实问题不少。或无情可抒,苍白单薄,或机械模仿,情感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