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行为特点及防治对策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行为特点及防治对策

ID:25241571

大小:71.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行为特点及防治对策_第1页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行为特点及防治对策_第2页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行为特点及防治对策_第3页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行为特点及防治对策_第4页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行为特点及防治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行为特点及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行为特点及防治对策秦德川颜小荣王洪玲诸葛南山(山东省泰安市口腔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治疗前填表,治疗后由经治医师对患儿行为进行评价,评价方法采用以体征为依据的六级分类法。结果309例患者有牙科畏惧症者250例,发生率为80.91%,其中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为85.29%,学龄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为72.38%。结论儿童牙科畏惧症与其口腔卫生状况、看牙经历、精神状态及家长的文化程度高低密切相关,采用心理疏导疗法治疗牙科畏

2、惧症具有良好效果。【关键词】牙科畏惧症儿童心理疏导【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013-02牙科畏惧症(DentalFear;DF)乂称牙科焦虑症(DentalAnxiety;DA),是由于害怕疼痛,乂把牙科与疼痛相联系,对牙科诊治过程或其中某些环节所产生的忧虑、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烦躁不安、哭叫、挣扎,甚至逃避或拒绝治疗的现象。牙科畏惧症影响了患儿与牙科医师的合作,不但延误了病情,使诊疗质量也下降,而且对儿童牙病防治和口腔

3、卫生保健极为不利。木文对309名儿童牙病患者进行了牙科畏惧症调查,并对其心理、行为特点,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近两年来儿童牙科就诊患儿309例,年龄3—12岁,男性164人,女性145人,其中3-6岁儿童204人,7-12岁儿童105人,均系独生子女。1.2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治疗前填表,治疗后由经治医师对患儿行为进行评价,评价方法采用以体征为依据的六级分类法。0级:表情自然,能准确迅速冋答医生的提问,与医生配合良好;1级:面部表情不自然,手不自然放置,偶尔抬起表示不舒服,

4、愿意并能准确冋答医生的提问,有时屏住呼吸,胸部抬高,诊治过程紧张,但能配合治疗;2级:回答问题吋尚准确,但声音有改变,手常悬空,但不影响医生操作;3级:想把绝治疗,哭叫,手常抬起阻止操作,需用命令式语言方能顺服,诊治过程闲难;4级:语气交流尚可,但持续哭闹,身体不断扭动,操作闲难,偶需按压,诊治工作受到明显影响;5级:高声哭叫,完全不听话,用力挣扎,逃避治疗,需采用强制手段方能完成操作。2结果不同年龄儿童DF发生情况见表1,儿童DF相关因素比较见表2。表1不同年龄儿童DF发生情况比较表2儿童DF相关因素比较从上述二表可知

5、,309名儿童牙病患者DF发生率为80.91%,其中学龄前(3-6岁)儿童DF发生率为85.29%,学龄儿童DF发生率为72.3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证明年龄越小,DF发生率越高(P<0.01>,调査中还发现男女患儿DF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无牙科创伤性经历以及U腔卫生状况好坏,其DF发生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情绪精神状态及家长文化程度高低,对儿童DF的发生均冇明显影响(P<0.05}。3讨论3.1牙科畏惧症的成因3.1.1牙科医源性创伤研究发现患

6、冇DF的儿童人都冇过牙科创伤性经历,或耳闻B睹过牙科治疗时的痛苦。如有些儿童曾做过开髓治疗,开髓吋产生的巨痛,使他们难以忍受。而有些儿童则是听了或者亲眼看到了其他小朋友牙科治疗吋的情景,从而在潜意识里形成了牙科恐惧的概念。本调査结果显示,309名儿童牙病患者中有过创伤性看牙经历者达53.72%,国外学者报道观察了2000名牙科畏惧症患者,发现与以前牙和治疗中感受到的痛苦显著相关。3.1.2情绪和精祌状态研究发现情绪和精祌状态与DF的发生紧密相关,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在痛知觉中起到重要作用,一些较为脆弱或过于敏感的人对弱的痛

7、刺激也能产生强烈的疼痛反应。相反一些意志坚强,情绪高亢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相对较强。而外向性格的人比内向性格的人更能忍受疼痛,情绪低落,精神状态差者,常引起疼阈降低。这意味着疼痛更易出现。相反,在兴奋、欢快和情绪状态良好的情况下疼痛会被抑制,甚至没奋疼痛反应,也就很少发生牙科畏惧症。在本调査中发现从4级到5级DF患者中,不良情绪和精神状态差者^48%,说明情绪和精神状态对DF的发生有紧密关系。3.1.3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和家长的文化程度调查中发现,家长文化程度高的儿童,大多数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这与其家长冇一定的口腔卫生知识、

8、良好的家教有关,使得儿童相对懂道理,U腔卫生保健意识较强,奋一定的自制力,因而DF发生率较低。相反,口腔卫生状况差的儿童,其家长的文化程度大都较低,对口腔卫生知识懂得很少,家长自身的口腔卫生状况就很差,很难教育和影响孩子注意U腔卫生保健。儿童越不注意U腔卫生,就越容易出现U腔疾病,看病后越容易产生负性态度,加上儿童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