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还给孩子 让德育回归生活论文

把生活还给孩子 让德育回归生活论文

ID:25249626

大小:5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9

把生活还给孩子 让德育回归生活论文_第1页
把生活还给孩子 让德育回归生活论文_第2页
把生活还给孩子 让德育回归生活论文_第3页
把生活还给孩子 让德育回归生活论文_第4页
把生活还给孩子 让德育回归生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生活还给孩子 让德育回归生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把生活还给孩子让德育回归生活论文『摘要』:智育是生命,德育是灵魂。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当前主要依据教材进行说教、灌输的德育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碰撞中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已不能适应今天社会生活的『摘要』:智育是生命,德育是灵魂。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当前主要依据教材进行说教、灌输的德育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碰撞中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已不能适应今天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使德育工作陷入低效的尴尬境地。实践证明,让德育回归生活,把生活还给孩子,是一条走出当前德育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关键词】让

2、德育回归生活,把生活还给孩子,是一条走出当前德育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是生命,德育是灵魂。这是因为教育不仅承载着促进学生认知的自由发展,而且也承载着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发展的双重任务。近年来,受整个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也产生了诸多茫然和困惑,需要我们做出新的思考与选择。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碰撞焦点很大程度集中体现在应试的功利性与素质教育的人文性回归上。教学中,我们虽然竭力借助教材内容,深挖其中德育教育因素,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了系列德育

3、教育,但却常常是习惯性地给教材生硬地乱贴一些“政治标签”,随意放大德育教育功效。学生在学习教材时,受特定的教学环境氛围感染,大都能受到感性的思想教育,接受并认同正确的道德准则,然而却没有被真正内化成现实的理性行为准则,在生活中往往出现诸多道德行为失范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双重人格。课堂上,学生们在师者的引导下,能够尽情抒发他们对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可生活中他们却依然乱扔纸屑、随手丢弃垃圾……学完《珍惜时间》一课,学生都能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并且还能背诵出许多惜时的诗句来,并做出了自己的时间计划,而在具体的行动中,却总是被动懒散,表现出言行的不一致性;

4、思品教学中,对那些道德两难判断问题,几乎100%的学生都能够做出准确无误的是非选择,而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合理判断,甚至常常滑向错误一边;班务工作中,每每在教育犯错学生时,他们往往都能够知晓自己所犯“错误”与正确行为之间的差距,也深知“是”与“非”的界限,可“错误”却依然屡屡上演,令人感到无可奈何;班队主题会上,我们经常组织学生模拟生活场景,围绕一定主题,对学生施行主题道德教育,学生也能情趣盎然地积极参加,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可一旦在生活中“恢复原形”后,他们的道德表现却往往不尽人意、显得无所适从。为什么在学校、

5、在课堂上是非观念泾渭分明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却判若两人呢?问题的症结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形成的,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却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造成学生生活智慧的枯萎贫乏,从而使学校德育教育主要停留在应试的“知识性”与特定的“德育情景”层面上,忽视了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碰撞中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合拍,使我们的德育教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温水”,陷入低效的尴尬境地。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抓住并利用好这个关键时期,对小学生施以开放式的全面德育教育,对学生在小学阶段乃至一生的道德品质形成,

6、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重视儿童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因此,让德育回归生活,把生活还给孩子,是一条走出当前德育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近年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我做了以下探索尝试,收到较好效果。一、劳动体验。勤劳节俭、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所施教的班级学生,大多数是城市独生子女,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父母对孩子重在知识与才艺方面的培养

7、,“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却较为忽视对孩子劳动观念、勤劳节俭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大多学生平常都带有10-20元零花钱,花钱大手大脚,只要有消费动机,几乎从来不去想钱花得应该不应该。一次,为了调查学生零花钱状况,我突然很着急地对学生说:老师今天有很紧要的事情要办,可忘记带钱了,想问同学们借借……不到10分钟,我的讲桌上就凑集了全班50多名学生交上来的600多元钱,一时我都惊呆了。一次班上两位同学过生日,私下邀请同学参加生日聚会,但必须凑钱。于是五个同学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再加上从父母那偷来的钱,每人凑了近60元,采取“有福同享”方式,共同出入超市

8、,进行集体消费。他们买了最昂贵的饮料喝,去了最好的小吃摊,尔后每人还买了一对工艺手链……事后,引发了我的深思: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完全明白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