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社区居住隔离问题初探

混合型社区居住隔离问题初探

ID:25256207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混合型社区居住隔离问题初探_第1页
混合型社区居住隔离问题初探_第2页
混合型社区居住隔离问题初探_第3页
混合型社区居住隔离问题初探_第4页
混合型社区居住隔离问题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合型社区居住隔离问题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混合型社区居住隔离问题初探许朝泓(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渭南714000)【摘要】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居住隔离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住宅产业化步伐的推进、住区管理体制的变迁以及城市住宅开发渠道的日益拓宽,各种新型的住区不断涌现,城市社区居住隔离的现象日趋明显。目前,对居住隔离问题展开的研究多侧重于分析宏观层面居住隔离的空间格局、动力机制以及分异模式。虽然也有就一些特定社会空间的实证研究,但都是针对不同类型社区之间的分异探讨,而针对混合型社区居住隔离(居民个体心理层次与社区内部分异)的微观能动及深层次系统研究还比较

2、薄弱。.jyqkodel),有助于发挥社区中成年人对年轻人的榜样作用(Schill,1997)。混合式社区中“社会资本”具有杠杆效应,角色援助有助于个人进步和提供社会支持(Briggs,1997)。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2.1.1北美国家对居住隔离的研究美国居住隔离研究的重点在1980年代后期与1990年代初期仍然是种族人口的居住隔离、居住隔离的规模以及隔离和下层阶级的产生等,主要研究者有Massey和Denton。KarenUmemoto(2001)研究了表现为种族倾向的憎恨犯罪的都市种族冲突问题。R.Farley和onsen认为:“居住隔离不仅影响社会的物质

3、环境,而且居住隔离会影响社会过程和社会生活,居住隔离本身也成为社会和社会过程的一种现象”。从本文的案例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居住隔离对社区居民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1社区社会生活出现空间隔离、社会阶层化,群体多样化别墅区的区域实行全封闭式的管理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别墅区居民的心理距离,破坏社区资源的合理性,增加该社区一部分群体的精神压力,进而恶化其居住环境,加剧了社区内居民对资源享用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低收入群体作为业主的权利隐性削弱,敌对情绪加重等。3.2引发文化隔离和冲突居住隔离很容易引发文化隔离,限制社区文化的功能,使社区难以形成社区文化甚至社区认识观难以大同,导致社

4、区文化隔离,而这些文化隔离主要表现在消费形式、出行方式、社区参与、邻里往来等方面。文化隔离高则会导致不同阶层的相互隔离,加剧阶层间的对立和冲突,从而使社区氛围冷漠,增加社会的不稳定。隔离后的社区居住虽然能满足各自的需要,但整体文化破碎,不利于文化的交流,阻碍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3.3增加社区管理难度社区居民之间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从而导致居民之间存在不同的社区价值观,经济利益、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居住在一起,能够形成共同的利益需要。比如不同类型住宅区的居民对本社区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中就存在这极大的差异性,其中花园洋房区的居民大多对社区内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社区

5、不是特别满意,而多层区的居民对社区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表示比较满意。所以社区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采取措施。在住房商品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片区有利于增强人情味、加强邻里关系和建设社区民主。4混合型社区居住隔离问题解决建议要实现混合居住社区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居住隔离的整合,仅靠物质空间的规划是难以达到的。必须事先寻找到社区整合的基础,如不同群体在经济、政治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共同兴趣,或者在日常生活服务上的相互需要等。在此基础上,培育共同的社会观念和行为模式,并且消除不同空间群体之间的社会排斥,帮助边缘群体实现向上流动,使各个社会阶层在满足各自需要的基础上、在

6、空间上和谐共处。4.1寻找减小居民空间居住隔离的社区基础为了使邻里间的接触和各种形式的公共活动向深层次发展,就必须存在一种有意义的共同点,如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兴趣或共同的问题等。哥本哈根学院关于这些条件的研究有如下结论:社会交往的形成与否,主要取决于居民之中是否在经济、政治或意识形态方面有共同的兴趣;如果找不到这些因素,就没有相互交往的基础。桑德斯认为不同层次居民在日常生活服务上的相互需要是混居的基础,在复杂的大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可以从相互依赖中培养出社区意识。因此在社区中达到一定程度的混居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关键在于要在社区中使他们各自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4.2培育社区居

7、民共同的社会观念和行为模式在居委会和社区管理者的协调和组织下,邻里逐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主导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起着整体的规范和约束作用。通过利用强有力的管理方式和非强制手段来施加影响,规范和约束居民遵守明确的社区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培育共同的社会观念和行为模式,使行为规范由外在被动性逐渐转变为内在主动性,在个人权利和邻里共同行为规范之间逐渐形成平衡关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交往,如公共节同的庆祝活动,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中小学生的夏令营,老年大学等。群众性交往活动的开展,有助于社会各阶层突破相对封闭的生活圈,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