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逻辑的演进与实践美学的崛起

美学逻辑的演进与实践美学的崛起

ID:25265366

大小:6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9

美学逻辑的演进与实践美学的崛起_第1页
美学逻辑的演进与实践美学的崛起_第2页
美学逻辑的演进与实践美学的崛起_第3页
美学逻辑的演进与实践美学的崛起_第4页
美学逻辑的演进与实践美学的崛起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学逻辑的演进与实践美学的崛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美学逻辑的演进与实践美学的崛起 【内容提要】从美学本体来看,当代美学的逻辑演进是沿着自然本体论(客观物质说)→意识本体论(主观意识说)→历史(实践)本体论(客观社会说)这一历史顺序发展的。实践美学的崛起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对前此美学学派的扬弃。  【关键词】客观说/主观说/主客观统一说/客观社会说/实践/自然人化    一  在对实践美学作追根溯源的学术史探讨时,不能不回到那次影响深远的美学大讨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成为实践美学崛起的缘起,而实践美学的崛起除了借助时代的意识形态氛围外,更主

2、要的是凭自身的发展逻辑奠定了其主流地位。  美学大讨论的缘起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以前。朱光潜分别于1932年和1936年出版了《谈美》、《文艺心理学》等著作,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蔡仪于1947年出版《新美学》,试图建立唯物主义美学体系,其中对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体系作了批评。1953年《文艺报》发表了吕荧的《美学问题》一文,批评蔡仪的《新美学》,指出其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天然联系,接着蔡仪提出了反批评,认为吕荧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随后,《文艺报》、《哲学研究》、《人民日报》等有组织地刊发批判朱

3、光潜解放前美学思想的文章,黄药眠、贺麟、曹景元、王子野等人从哲学根源、政治影响等方面对朱光潜作了学术和政治的批判。面对大规模有组织的批判,朱光潜写了《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一文刊发于《文艺报》,对自己解放前的美学思想作了系统的自我否定。李泽厚在《哲学研究》1956年第5期上发表《论美感、美和艺术》一文,在批判朱光潜的同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建立新的美学体系。这时在阵营分明的批判中发生了戏剧性变化。黄药眠判定朱光潜为“食利者的代表”,其美学是“食利者的美学”。蔡仪接着在1956年12月1日的《人民日报

4、》上撰文《评“论食利者的美学”》,指责黄本人的观点与朱一样,是唯心主义的。蔡仪的这一掉转方向,使对朱光潜的一致的批判转入美学论争。为回应蔡仪的批评,朱光潜撰写了《美学怎样才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辨证的》刊于1956年12月25日的《人民日报》,批评了蔡仪的观点,提出了自己学习马列之后的新的主客观统一论的美学。1957年1月9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李泽厚的《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一文,批评了蔡和朱,进一步论证了的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问题。《人民日报》在一个月时间内发表的三篇相互驳难的论文奠定了这次美学讨论的基调,

5、此后的美学观点的论争和发展基本围绕着这三种观点展开。蔡仪对本阵营的反戈一击在客观上改变了对朱光潜单向的政治批判的调子,在一定程度上把美学批判转到学理和学术批评层面上来。随后,美学讨论在各种刊物上展开,《新建设》、《红旗》、《学术月刊》、《人民日报》等纷纷发表美学文章,蒋孔阳、周来祥,马奇,敏泽、高尔泰、宗白华等人纷纷发表自己对美学问题的看法。讨论围绕着美的主客观性和自然美问题以及艺术的一般原理等,各派意见纷然交锋,或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或批驳对方,或维护与发展一种观点。实践美学即发源于美学批判到美学讨论

6、的转变中。    二  从美学本身的逻辑来看,实践美学的提出正是建立在对前几种观点批评的基础之上。从几种观点出现的时序看,蔡仪的客观论在解放前的《新美学》中已提出,吕荧的主观论在1953年批评蔡的文章中提出,朱光潜在解放后学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了新的主客观统一论,李泽厚援引《巴黎手稿》对朱和蔡作了批评,提出了实践论美学的客观社会说。从逻辑上看,这几种美学观点的哲学基础是自然本体论(客观物质说)——意识本体论(主观意识说)——历史(实践)本体论(客观社会说),恰好与西方哲学从古典到近现代(法国机械唯物

7、主义——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早期马克思)的历史发展一致。从逻辑行程看,前几种美学观历史地构成了实践美学的逻辑前提。  蔡仪的美学思想集中在解放前出版的《新美学》一书里。在讨论中,蔡没有正面阐述自己的美学思想,主要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批评朱和李等人。对于美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蔡仪的回答是:“我们认为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一般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于是美不能如过去许多美学家所说的那样是主观的东西,而是客观的东西,便很显然可以明白了。”[1](p68

8、)又说:“总之美的事物就是典型的事物,就是种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显现者,在典型的事物之中更显著地表现着客观现实的本质、真理,因此我们说美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真理的一种形态,对原理原则那样抽象的东西来说,它是具体的。”[2](p55~56)蔡仪强调美与真的一致,这个真不是艺术之真,而是现实之真,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必然规律和本质。显然,这种符合论的真理观抹杀了艺术本身的特质和情感的逻辑,美不过是这种抽象真理的形象显现。在蔡仪那里,美只是人的认识的对象,是与人的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