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之比较研究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之比较研究

ID:25267631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9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之比较研究  _第1页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之比较研究  _第2页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之比较研究  _第3页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之比较研究  _第4页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之比较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之比较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之比较研究当前,基础教育代写论文的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然而道德教育的改革却明显滞后。我们知道,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改革的滞后也必然影响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因而德育改革是每个学校亟待懈决的重要课题,而德育实践的改革离不开德育理论的指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是对现当代道德教育有着深远影响的道德理论流派。本文试图对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与价值澄清学派的德育思想作一简单的介绍和比较

2、,并揭示两者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借鉴意义。    一、理论概述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该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他被西方学者誉为“现代德育认知发展理论之父”。科尔伯格在借鉴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心理学成果基础上,围绕人的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分析,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模式”理论。科尔伯格认为,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但他们在分析和处理不同的道德问题上却使用了相同的方法和程序。各种道德观的差异本质上是道德发展水平上

3、的差异,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就不能限于传授具体的文化准则和道德准则,而应促进儿童道德认知水平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道德教育应重视学生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第一水平即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1——惩罚与服从及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第二水平即习俗水平,包括阶段3——人际和谐一致及阶段4——社会秩序和法则;第三水平称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5——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及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1〕。  2.价值澄清理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面临着移民社会、工业化程度迅猛加快等因素带来的价值多元化的

4、冲击。对此,拉思斯等人从杜威的经验主义价值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尊重儿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价值澄清理论。其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将价值教育的重点从价值内容转移到澄清个人价值的过程上去。也就是说,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澄清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非将教师认可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价值澄清理论关注的主要是价值观教育。他们认为,个人的价值或价值观是经验的产物,不同的经验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价值的形成与发展完全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拉思斯提出有效的价值形成过程可分为三阶段(选择、珍视、行动)

5、和七步骤(①自由地选择、②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③认真思考每一种选择的后果再进行选择、④赞同与珍视、⑤确认、⑥根据选择采取行动、⑦重复)。上述过程构成了价值的定义。评价过程的结果被称为价值〔2〕。    二、两种理论之比较    1.德育内容  价值澄清理论在德育内容上注重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思考和评价,并做出选择,形成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因而,价值澄清理论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并没有涉及具体的诸如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之类的内容,而注重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德育的内容。与价值澄清理论

6、不同,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重视德育内容,且更注重德育内容的层次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他的道德发展论。他把人的道德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了解儿童所达到的发展阶段,然后向其提出高于他发展阶段的要求,来促进其道德发展的。只要教育者向学生指明较高一个阶段的道德见解,他们是能够而且喜欢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在德育内容的实施上,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价值澄清理论都重视道德冲突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形成其价值观过程中的作用。有学者认为,“缺乏道德冲突的道德教育都是一种‘知性德育’。这种德育在内容上就是

7、知识德育、思维德育和知化德育”〔3〕。这种“知性德育”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2.德育目的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必须通过其自身的积极活动和其道德思维能力的逐渐成熟而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道德阶段的发展。具体而言,也就是促进社会伦理范畴或基本道德价值在个体身上经过一个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儿童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形成和发展一套价值体系。价值澄清理论从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出发,认为道德价值既然是个人的、相对的,因而也是不能教给某个人的。但做出价值判断和决定时可以有普遍的合乎理性

8、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运用经过特别的设计的方法和练习帮助他们从事过程评价,以获得这种做出价值判断和决策的合乎理性的方法与能力。故价值澄清理论认为,如何获得观念比获得怎样的观念更重要,德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从事过程评价,澄清和减少价值混乱,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从而有效地发展人们理解及思考价值的能力。由此可见,上述两种德育理论在德育目的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个把立足点放在促进儿童道德阶段的发展上,一个把重点放在儿童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上。3.德育原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